放大圖片
■繁簡體版的《貨幣戰爭》
文:張 賜
2007年6月,中國的股市一片大好,許多從不炒股的人忍不住投身股市,劇烈下挫是半年以後的事。這時候《貨幣戰爭》出版,不知道算不算是「盛世危言」。如果這本書是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出的,我會懷疑是應時應景的「事後諸葛亮」,但在形勢一片大好時說出不同的意見,就增加了這本書的力度。
《貨幣戰爭》被歸類為「商業史」。歷史是很容易讓讀者進入的一個話題,寫這本書的人,認為自從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後,西方歷史(包括經濟危機、戰爭、總統更迭)就是國際銀行家操縱的結果。
怎麼操縱呢?一切從羅斯柴爾德說起,作者說,這個家族在1694年成立了最早的私有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然後以此發行銀行卷(類似紙幣),所有國民給政府繳稅其實都是繳到羅斯柴爾德家族手中。特別是現代金融業發展後,他們家操縱的西方國際銀行家,還可以通過鼓吹經濟泡沫、然後猛抽銀根、人為製造經濟衰退,然後再低價抄底,攫取全民的財富。再者就是製造戰爭,因為戰爭對參戰方的物質消耗絕對強過和平時期的折舊速度,這樣政府就必須不計代價地像國際銀行家貸款。
作者說,為了得到這樣的地位,國際銀行家不擇手段,美國建國一百多年裡,每個反對成立私有中央銀行的總統都被暗殺,直到最後成立了相當於私有中央銀行的美聯儲。
最後,作者說,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中央銀行為國有的國家,而目前向世界開放過程中,外國的銀行巨頭(背後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正打算用當年控制美國的方法來控制中國的中央銀行,同時炮製過去「先吹泡沫,然後製造衰退,再來抄底」的老辦法。他憂慮在已經開打的「金融戰」中,中國是輸是贏。
網上對這本書評價有讚有彈,讚的大家都能想得到,說說彈的意見。比如《晨報週刊》評選了「07年十大爛書」,評委有各媒體書評人和作家。理由是:「與《中國可以說不》類似,以詭辯的邏輯和陰謀論的思路導出聳人聽聞的結論,憑藉著子虛烏有的煽動獲得數十萬的銷量。」
不過,這個評論出現在07年底,如果經歷了08年的天翻地覆,也許書評人就不會隨便祭出「陰謀論」、「子虛烏有」、「聳人聽聞」這幾個很嚴重的評價。
讀這本書時,我個人認為挺有衝擊力,作為金融行業的外行,也的確對中國的金融安全問題產生了憂慮,至少是之前沒有去想過同類的問題。這是這本書的成功之處。不過,過去的經驗提醒我,只要是太有煽動力的話,大多不是百分百的真話,內容一定是經過挑選和鋪排的。世界上的事千頭萬緒,直接的間接的深層的簡單的原因共同影響和決定一件事的發展和現狀,有耐性和能力聽取分析的聽眾鳳毛麟角,要讓人一下就被煽動起來,說話者不能太誠實。這樣的經驗,讓我在認同這本書的客觀性時,有所保留。
這本書讓我想到《達文西密碼》,風靡世界,似乎晝夜間就能顛覆基督教歷史。但當時間過去,小說還是小說,世界還是過去那個世界。
現在這本書由台灣出了繁體字版,也許香港的讀者已經在書店看到,所以在此略作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