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大家的「小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此乃老書也,惟老而彌堅彌新,可進補我們的筆。 作者提供

黃仲鳴

 唐朝詩人李涉有首詩: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這首詩最末一句,已成了不少人的「口頭禪」,廣為流行。

 話說宋朝有一位詩人,有一天出遊,路過一佛寺,「頗有泉石之勝」,禁不住吟了那首詩一遍;這對他來說,確是偷得浮生半日閒,誠一樂也。後與該寺的住持談了一會,深覺此僧俗氣難耐,就告辭了。那和尚死纏,要他題詩留念。詩人側頭一想,再而大筆一揮,詩曰:

 「偷得浮生半日閒,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終日昏昏醉夢間。」

 同樣一首詩,只不過把頭末兩句來個掉換,整首詩的意思便不同,大大諷刺了那寺僧一下。

 當代語言學家呂叔湘曾援引這首詩,來說明語序的重要,矛頭還直指報刊和廣告上的句子。如這句:

 「增產糧食是對咱們全國、全省、全公社頭等重要的事。」

 呂叔湘認為,應把「全國、全省、全公社」改成「全公社、全省、全國」較好,「從不重要的說到重要的,這是一般的原則,在修辭學上叫做『漸增法』(climax)。原句的次序則是『反漸增法』(anticlimax),只是特別需要的時候才用得著。」

 如呂叔湘這類觀察入微的語法學家,於今是越來越少了。

 去年八月,北京三聯書店將呂叔湘一部老書《語文雜記》重新出版,並收錄了《未晚齋語文漫談》一書入內。呂叔湘這部札記,大多是幾百字一篇,但涉及面廣,包括語法、語義、修辭,正誤等方面,其中還有不少是考據之作。雖是考據,呂叔湘卻不作肯定語。如「爹爹」和「哥哥」兩詞,在元曲《牆頭馬上》裡,實是相同,俱指父親。而稱父親為「哥哥」的,是唐朝的風俗,「居然到元朝還存」。

 呂叔湘援引敦煌石窟發現的《搜神記》云:

 「其田章年始五歲,乃於家啼哭,喚歌歌娘娘。」

 「哥哥」的祖宗原來是「歌歌」。

 又如考證「結果」到「結裹」,只寫「新找出來兩條材料是」諸如此類的說話,而不是妄下斷語。這比前些時我在此說的《今典釋詞》,來得嚴謹得多。

 此書編者在〈寫在前面〉中說:「雖歷經數十年,這些文字讀來仍饒有興味。它們的篇幅,與宏篇巨著相比,算是兩本(另一部是《語文常談》)很小的『小書』,但表現了高屋建瓴的大家風範。」不錯,這類「小書」,只是摭拾日常生活和書刊所見的不當字詞、不當語法,呂叔湘這位「致力於語言規範性研究」的專家,來個「不正則鳴」而已,對普通讀者、稍具文化修養者,甚至學人大家,這都是一部十分十分有價值的「小書」。

 《語文雜記》和《未晚齋語文漫談》,很多很多年前我已看過了。這部合冊,精裝出台,「偷得浮生半日閒」再讀,竟不忍釋手。

相關新聞
認識早期交通工具 縱覽香港百年發展 (圖)
私人「長班車」 (圖)
九廣鐵路列車 (圖)
第三代纜車 (圖)
電車 (圖)
雙層九巴 (圖)
舊式新界的士 (圖)
「香江騁懷:香港的早期交通」展覽 (圖)
宋慶齡珍貴文物展 (圖)
金戒指印章 (圖)
旗袍 (圖)
歷史與空間•梅蘭芳訪蘇座談會的不同記錄 (圖)
文化觀察•《貨幣戰爭》,金融界的《達文西密碼》 (圖)
文訊•「台港兩地跨地閱讀經驗與回顧」對談會
joyo網每月社科書籍推薦 (圖)
麥穗出版新書分享《水中木馬》創作分享暨多媒體藝術表演
百家廊•德國朋友Klaus (圖)
生活語絲•國產民航機的突破
隨想國•阿
海闊天空•上海測試平安吃河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