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堅
青少年濫用藥物問題,近期備受輿論關注。由前禁毒歌手於日本藏毒被捕,個別本地校園的「飯後K」,到有戒毒工作者指全港近四分一中學出現過濫藥個案,當中包括第一組別學校。雖然港府的濫藥統計尚未超越二○○○年的高位,但今天的問題看來遠比數字所展現的更埋身。筆者會從宏觀角度出發,了解本地濫藥的最新演變,探求問題根源所在。
在九十年代,濫用藥物問題嚴重,當時港督彭定康曾舉行了兩次毒品問題高峰會,最後收緊了相關的法例漏洞,拆家難以謀利而令問題得以紓緩。到了二千年的經濟不景,狂野派對盛行,冰毒及搖頭丸(E仔)等興奮劑成為派對藥物。後來警方大舉掃蕩狂野派對場所,制止那一輪的濫用情況。至於近幾年出現的K仔(氯胺酮),是手術用的麻醉劑,在海外個別國家非禁藥,而其價格遠比以前的海洛英和冰毒等便宜,甚至低於一支香煙,一般學生都負擔得起,其流動範圍由從前的娛樂場所轉移至校園。然而濫用藥物的人會不斷追求更強的藥力,最終會一步步邁向吸食白粉之途。更大的問題是服食K仔初期的上癮症狀是不明顯,但身體會備受破壞,到兩三年後症狀浮現,已經不易挽回。
現今香港年青人對前景感到迷惘,特別是讀書不成及家庭出現問題的,更覺出路難尋,年青人之間競爭也愈來愈激烈;而家中孩子數量下降,孩子亦較為脆弱。另外,年青人吸食K仔,常為追求靈魂出竅的安靜,亦有家中管束太嚴,尋求學校反叛行為。曾經有例子,學生將K仔放入傷風藥桶中,在班內當著老師面,對往鼻孔索入,老師還以為對方只是傷風用藥。
政府常強調青少年是跨境吸毒和在家吸毒,但筆者認為學校平均一千人,同學每周相處五天,每天八小時,影響極大,因此正確做法應是從教育政策著手。年青人濫用藥物,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想在短時間內嘗試興奮的感覺,至於為何需要興奮?因為日常生活中,家庭、學校等都感到很煩悶,他們現實中從來都沒有興奮的成功感覺,但年青人要靠這樣快樂,就很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