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圖)錢莊票的設計各適其適。(下圖)不同地區的錢莊票,只會在特定範圍流通。
文:池振南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對外賠款成了清王朝的一大負擔,常常出現銀錢兩荒的問題。中央集權的財政體制出現危機,地方貨幣體制開始興起,徽商和晉商為了開拓商界,提出「匯通天下」的口號,四處開設銀樓(舖)、錢莊。他們吸取了先人發行「交子」(會子)的教訓,發行「錢莊票」,除十分注重自身的信用外,還建立了一套嚴謹的匯兌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國,方便商人外出經商,在近代銀行業興起之前曾對當時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發揮過重要作用。
「錢莊票」在特定的範圍和時間內,具有流通手段和價值符號職能,其發行和流通大都未經各級政府批准,完全憑其自身的信用,即可在某一區域內流通使用,同時還發揮代替小額貨幣的作用。這種多在縣或縣以下的鄉鎮流通的貨幣其名稱頗多,諸如錢票、銀票、私票、花票、兌票、鐳票、私貼、街貼、代價券、流通券等。現在人們已習慣將它統稱為「錢莊票」。中國錢莊票大盛於清中葉,絕跡於1949年以後。「錢莊票」在通訊落後、交通不便的年代,為促進民生、社會、經濟的發展極有貢獻,是中國貨幣發展史上的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