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靜晶
都說,這年代的孩子比以前頑劣得多,「退步」的原因不外乎歸咎於科技資訊的發達,卻鮮有人會仔細想一想,進駐了大多數家庭的新成員——外傭——亦帶來了說小不小的影響。
七十年代以前,住家女傭對於一般家庭,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她們工資高、假期長、待遇好,日常更須在名字以外加冠「姐」、「媽」、「姨」、「婆」作稱呼,不可辱罵斥喝,必得以禮相待。然而住家女傭,也是多才多藝的角色,除了懂得時令節氣、針黹女紅、護理常識、會帶孩子、做飯菜之餘,也對粵曲戲劇有所心得,隨口總能講出十來個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時間長了,她們也便成為了家庭成員,分擔及分享著家中的憂患和快樂,彼此互相尊重,甚至在晚年,會得到東家「生養死葬」的保證,最終由傭人成為家中備受尊敬的長者。
萬一,女傭丟出一句:「我只不過是工人罷了!」那就表示她「生氣了」,主人便得要放下威嚴,好言安撫,確認其「家人」的地位!城中的名流世家,無不都有一個的這樣女傭。何超瓊的奶媽、張國榮的保母……都是少主人心目中的親人。
然而,曾有「打工皇帝」之稱的住家女傭,到七十年代已步入式微,再多的月薪,年青力壯的女士們也嫌「困身」,不願幹;便拱手將這青黃不接的行業,讓給了菲律賓人。最早的時候,礙於言語不通,菲傭也並不流行,但再過它六、七年,卻因為工資實在廉宜,加上本地工人難覓,菲印泰傭漸漸又成行成市。
於是乎,慢慢地,家境並不富裕,甚至連工人房也沒有的普通人家,也請起女傭來,更擺出一副「財主」氣勢,呼喝指點、尖酸刻薄,將傭人不當人!(殊不知真正的「大戶人家」,並不會如此「小人得志」,欺侮傭工!)
試問,刻薄的父母會為孩子做出甚麼的榜樣?傭人受不到僱主的尊重,連小孩也有樣學樣,瞧不起在身邊伺候的異鄉人,慣性地挑戰著這個只帶著「打工」地位的成年人權威。小孩子不聽「大人」的話,也就是如此訓練得來。
外籍傭工,人微言輕,溝通已有一定的困難,更犯不著開罪少主,反正只是兩年合約,不合則去,何必要押下終生的感情,冒險諫主?
像走馬燈一般,來來去去的住家傭人,一張又一張的新面孔,鍛煉出孩子的決絕情感,對於朝夕見面,同食同住的人,也不過就是合則來、不合則去,不帶絲毫眷戀。同學、玩伴、老師、鄰居、遠親,更不當一回事。
「妳只不過是工人!」這句話,隨口出自於多少孩子們的嘴巴!曾幾何時,卻是天地不容、說罷便「災難臨頭」的話!
有本暢銷英文書,叫「Maid in Hong Kong」(香港女傭),說盡了外勞在香港工作的辛酸史;然而,因為待薄傭工而「教壞」孩子的惡性循環,也許更值得社會學者進行研究,這廿多年來由外傭帶大的孩子,當中有多少是「現眼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