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繁體字和簡體字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繁簡對照,如何能更有利於文化的傳承?

柏 葦

 這個題目我想也許讀者會倍感興趣。當今在我們生活中須臾不能離開的語言文字,存在著一些常常牽動我們的腦神經、迫使我們非著力思考不可的問題。其中較為敏感的一件事,就是我們在讀書寫字中遇到的繁體簡體問題了。得益於科技的進步,如今電腦中有了繁簡體字可以自動轉換的設置,解除了使用電腦打字寫作時的諸多不便,讓我這個時而要用簡體,時而要用繁體的筆耕老農也減少了不少打字為文時的煩惱。說此事牽動人心,最具體的例子莫過於連續兩年在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期間,都有政協委員鄭重其事地提出「恢復繁體字」的問題:去年是宋祖英、郁鈞劍、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的委員向大會提交了在小學恢復繁體字教育的提案,而今年潘慶林委員更提交了一份關於分批停用簡體字、恢復繁體字的提案,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應,以至引發某些因特網為此組織網上的專題對話,讓不同意見的爭辯迅速傳到千百萬網民中去。

 這件事在我身上的第一反應是我們畢生從事的語言文字工作,正日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的關注,再也不僅僅是少數語言專業人士關在書房裡苦鑽苦研、坐而論道的學問了,這該是一件多麼令人鼓舞的事!回想此前筆者也曾連續三屆參加過全國「兩會」參政議政。那時我們與會的幾位語言學界代表、委員,如王均、許嘉璐、邢福義、徐思益、劉煥輝、林茂燦等,每每想到社會語言文字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會議期間就會聚在一起議論一番,並共同起草相關提案。而國家語委的領導也十分重視此事,總會在會議期間設法會見代表委員,直接聽取我們的意見。記得在每次提出的提案中,關於為語言文字立法問題及關於加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問題始終是我們關注的熱點。經過多年的努力,語言文字立法的問題終於在本世紀初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完成公佈而得到實現,結束了我國社會語言文字應用無法可依的歷史,從此可以依法辦事了。

 近期議論紛紛的繁體簡體問題,焦點集中在要不要取消簡體字上。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半個多世紀以來實行漢字簡化的情況:打從1956年國務院公佈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公佈《簡化字總表》以來,半個世紀中這個《簡化漢字方案》一直在各級學校教育,文化科技事業、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以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廣泛的應用,並成為聯合國採用、國際公認的中國法定文字。無數事實說明:半個多世紀以來漢字簡化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特別是在掃除文盲、普及教育中發揮了無可爭議的作用。一個初進小學的兒童,打開課本第一課是「開學了」這三個字,該有多少筆劃?現在改為「開學了」,又該省去多少筆劃?孰難孰易,不是很明顯嗎?對一部分漢字進行簡化,無非是為了減輕學習漢字的負擔,讓漢字能更方便地為更多人掌握,這實際上是促使漢字在社會上能更廣泛的傳播,能更快的普及,這有什麼不好呢?

 眾所周知,語言是發展的,記錄語言的文字也是發展的。漢字發展迄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歷史,近期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的八集電視片《漢字五千年》,就生動地反映出漢字發展的歷史進程。從早期的甲骨文到今天的通用漢字,期間發生過多少的變化!時而筆劃有所增加,如金文相對於甲骨文;時而筆劃有所簡化,如小篆相對於金文;一直到了楷書時代,才基本上穩定下來。漢字演變中繁簡互補是總的現象,但隨著使用文字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態往往是趨向於簡化一些,方便掌握一些,歷來都存在一些簡筆字和手寫俗字,如兩人為「從」(從),三人為「眾」(眾),這樣的簡化並非始於現代,而是早已有之的。今天我們推行的簡化字中,不少正是來自古已有之的簡筆字和民間通行的俗字,就連如今常常受到非議的以「劉」代「劉」、以「后」代「後」等簡體字,也早在古代就存在了。在制定簡化字時,充分考慮吸收已在民間流傳的簡化字,體現出語言文字約定俗成和確立語言文字規範宜乎從今從眾的原則。這無疑既順乎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沒有背離漢字發展演變的規律。誠然,在簡化過程中,有個別字考慮欠周,沒能很好體現簡化漢字簡易性和區別性相結合的精神,這當然是值得商榷的,也是完全可以通過一定的程序加以適當修訂的。如大家常提到的「一字多用」問題,拿簡化字「干」、「后」來代替幾個原意不相同的同音字,難免帶來使用上的混亂,「同音代替」範圍過大,確是一個問題。但瑕不掩瑜,這畢竟只是局部的現象,抓住個別瑕疵而全盤否定簡化字的作用,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了。漢字千百年來承載著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對漢字的任何一種改革,哪怕是局部的簡化,都是絕不能傷害到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我們完全理解反對簡化漢字者擔心漢字簡化會有損中華文化傳承的心情,因為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燦爛文化都是透過傳統的漢字承傳下來的。問題在於:沒有實行簡化以前的傳統漢字能夠很好地傳承歷史文化,難道給傳統漢字做了一點改革,簡化了其中的一部分字,傳統文化的傳承就馬上會面臨滅頂之災?所謂「繁體字承傳傳統文化,簡化字破壞文化傳承」的說法,對漢字簡化所帶來的破壞性,未免太誇張了!必須明白:文化的傳承跟承載文化的語言文字之間並不存在固定的相配關係。用古老文字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同樣可以用發展了的現代文字來傳承。文化的傳承可以用直接讀懂古書的方式來傳承,也可以通過專家的研究和詮釋,乃至轉譯為現代語文的方式來讓更多的人間接認識傳統文化,承傳傳統文化。

 對於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讓它普及到千百萬普通人民中去,形成精神的力量,為提高民族的素質做貢獻,長期以來許多對國學深有研究的學者,在提高和普及相結合上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們自身是直接的傳承;而廣大人民群眾,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包括受未能熟練運用傳統漢字的限制,不是也同樣可以通過間接的方式來掌握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並弘揚這些傳統的文化嗎?更何況繁體字與簡體字之間只不過是字體繁簡的差異,並非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套文字,是不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的。目前已簡化的漢字,不算偏旁類推的話只有五百多個,使用簡化漢字的人實際上還同時在大量使用未經簡化的繁體字,使用簡化字的人和不使用簡化字的人,彼此文字上互相適應的難度並不像主張取消簡體字的人所想像的那麼大。因此,我想既然簡體字已經推行了幾十年,已經深入人心,也已經作為國家語文政策的一部分立了法,大可順其自然,就算存在不夠完善之處,盡可斟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完全沒有必要大動干戈,把它完全推倒,再走回全部沿用繁體漢字的老路了。

 當前我們完全可以讓繁體和簡體並存下去,在全球華人世界的漢字應用中來一個和諧共處,繁簡由之。同時我們也要提倡相互適應,相互補充。用慣簡體字的人有空學學自己生疏的繁體字,爭取「識繁用簡」;而用慣繁體字的人也不妨抽點時間學會認識已經簡化了的簡體漢字,識簡用繁。這樣一來,繁體簡體的爭議也就自然會偃旗息鼓了。

 最近國家語委負責人透露新編的《規範漢字表》即將出台,這個漢字用字的規範收了八千多個漢字,是經過專家們多年的研究整理,在1988年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和《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我們相信,其中修訂的部分,一定是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後斟酌定奪的。我認為,規範化應該是我們當前考慮漢字應用的重點,簡體也好,繁體也好,一定要從規範的角度來認識。國家已經正式公佈的簡化字要承認其法定地位,屬於今天的規範漢字之列。沒有經過國家正式認定的簡化字就不是規範漢字,而大量未經簡化的漢字,不論其字體多複雜,都屬於規範漢字。換句話說,在漢字的使用中,大部分沒有簡化的字,不存在簡體繁體之分,是全球各地華人共同認同的規範漢字。

 我們大家都來提倡使用規範漢字,對規範漢字中那一部分繁簡有別的字,就互相尊重,繁簡由之吧!我這個看法也許有人覺得是在和稀泥,但我認為這是當前最切實可行的辦法。既不影響繁簡漢字各自充分發揮作用,也不會影響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語文雜議.之二,作者為語言學家、暨南大學教授詹伯慧)(下星期續)

相關新聞
百家廊繁體字和簡體字 (2009-04-20) (圖)
生活語絲•報刊的「有償文字」 (2009-04-20)
思旋天地•知己知彼 (2009-04-20)
一網打盡•簡約生活重來 (2009-04-20)
琴台客聚•源遠流長與來歷不明 (2009-04-20)
翠袖乾坤•迪士尼樂園忘憂勝地 (2009-04-20)
太極人生•重逢桂林 (2009-04-20)
百家廊•雖由人作 宛自天開 (2009-04-19) (圖)
杜亦有道•基本道理 (2009-04-19)
隨想國 •曹 操 (2009-04-19)
師人物語•請問你有多少個爸爸? (2009-04-19)
琴台客聚•賽馬與水龍 (2009-04-19) (圖)
翠袖乾坤•華倫天奴 (2009-04-19)
醫情識趣•濫藥的演變和成因 (2009-04-19)
百家廊•德國朋友Klaus (2009-04-18) (圖)
生活語絲•國產民航機的突破 (2009-04-18)
隨想國•阿 (2009-04-18)
海闊天空•上海測試平安吃河豚 (2009-04-18)
琴台客聚•大家的「小書」 (2009-04-18) (圖)
翠袖乾坤•逆市節流有專家 (2009-04-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