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最新《孔子世家譜》由最後一代衍聖公孔德成題字並撰寫序言。 殷江宏 攝
孔氏宗族視修譜為合族大事,通過修譜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緣關係相對疏遠的孔氏族人組成一體,從而達到「詳世系、聯疏親、厚倫誼、嚴冒紊、序照穆、備遺忘」的目的,修譜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滲入。
手抄傳世 宋代始轉印刷本
最初的孔氏家乘,只是以抄本傳世,記載世襲奉祀的宗子名字。北宋元豐八年(1085年),官居朝議大夫的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翰深感個別抄本易於散失,而且每代僅錄一人,使家族中許多賢達之士未能載入史冊,年代久遠後必被湮沒,決定廣收資料,創修孔氏族譜。這是孔氏宗族的第一部族譜,將本族嫡系及支庶一併收入,正式鏤版印刷。
之後,按照明朝以來的慣例,《孔子世家譜》「60年一大修,30年一小修」。但由於種種原因,此前僅大修過4次,分別在明朝天啟年間、清朝康熙年間、乾隆年間和1937年民國時期。此次續修為第五次,也是孔氏家族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修譜,從1998年開始,至今已有11年。共收錄了150餘萬健在孔子後裔,輩分最大的孔子後裔為第68代「傳」字輩,最小的為83代「念」字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