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楊振寧談張愛玲 嘆同輩不同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楊振寧和朱經武出席講壇,對話科學與文明。 本報記者李志樑 攝

 【本報訊】(記者 吳玫)科學與文學兩個領域,往往被視為風馬牛不相及。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昨日卻首次大開金口,盡情評論張愛玲充滿自傳色彩的小說《小團圓》。他稱讚張愛玲富有寫作天份,作品既勾起自己小時候看家族長輩抽鴉片煙的回憶;又慨歎作者的「糊塗」,未能及時跳出沒落的家族、擺脫悲劇命運。楊振寧坦言,張愛玲只比他長兩歲、是同時代的人,但自己卻要幸福得多。

 科技大學和亞太台商聯合總會昨舉辦「科學與文明對話」,邀請楊振寧和科大校長朱經武作為主講人。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和台灣中華旅行社總經理楊家駿、楊振寧太太翁帆、朱經武太太陳璞等出席了是次講壇。楊振寧和朱經武就科學對世界進步的推動作用、中國前景展望等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朱經武料國人廿年奪諾獎

 每次出席中國的公開場合,楊振寧都無法迴避「中國人何時拿諾貝爾獎」的提問。他笑指大家對待這問題太過殷切,但卻很少從長遠的歷史角度思考。

 他又指,自己在西南聯大唸書時物理系學生不多,但到了50年代,據說北大物理系會議便可有2,000人聚集,「如果中國不是大力培育物理人才,不可能這麼快在1964年製造出原子彈!」他指改革開放後大批青年赴海外留學,現已有很多出色人才歸國,「相信20年內便會有重大發現!」

 朱經武比楊振寧更為樂觀,他認為,中國本土的科學家,估計不用二十年,會獲得諾貝爾獎。他說,這要順其自然,但會是遲早的事。他說,中國的生命科學工程,在基因方面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面的,許多成果讓外國人「流口水」。

 也許是談到中國人的諾貝爾夢而興起,楊振寧話鋒一轉,指文學獎的評比「有問題」,「評委中只有馬悅然(瑞典籍漢學家)一人懂漢語,而且我並不贊同他的觀點。」他又指德國漢學家顧彬發表「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的言論不是孤陋寡聞便是有偏見,認為改革開放30年來湧現的佳作很多,其中特別欣賞王蒙的作品,風格獨特兼有深入見解。

親睹國家巨變 楊稱「難得幸福」

 楊振寧還透露近期讀了暢銷書《小團圓》,並驚嘆作者張愛玲是天才,寫法千變萬化,更融入了西方的意識流風格。他指書中描寫女主角的父母抽鴉片煙,勾起了自己童年「夢一樣的回憶」。原來楊振寧在安徽大家庭長大,常坐在床前看祖父的妹妹(他喚做「姑奶奶」)抽鴉片,「鴉片淡時聞起來很香,濃時則很臭。」但他不諱言,覺得張愛玲的人生是個悲劇,「她是天才,卻沒有弄懂所處的時代、弄懂胡蘭成是個甚麼人,直到30多年後她寫這本書時,我看她還是沒有弄懂。」

 楊振寧甚至感嘆,張愛玲當年若不是去唸教會學校,而是到燕京大學或西南聯大,相信最後命運不會是孤獨終老。他指自己遠比張愛玲幸運,能從沒落的大家族中走出來,「即使是我父親那一輩,仍對中國的命運不敢抱太大的奢望,但是現在,像我這樣一個人,能在晚年時看到國家有這麼大的轉變,這是很難得的幸福!」

相關新聞
鐵腕抗疫初捷 港社區零感染 (圖)
甲流未在香港擴散律敦治醫護記首功 (圖)
當勞未戴罩到「疫廈」 (圖)
確診甲流墨漢病癒出院 (圖)
抗疫新措施下周公布
教局抗疫津貼 每校3千
嘉年華慶解封 我們自由了 (圖)
「獲釋」即蒲吧 狂歡須盡興 (圖)
食肆隔條街 生意差天地
5月旅團料減半 港損失6億
忘情韓商 街頭高歌 (圖)
荷包同「解放」 內地客掃貨忙 (圖)
地獄式當值 民安隊死捱 (圖)
多方來打氣 員工減壓力
四川「斷腿媽媽」 起舞香江慰亡女 (圖)
「斷腿舞者」語港女:外表靚易逝 內涵美永恆 (圖)
香港失兒媽媽 激勵四川母親 (圖)
孝心女盼居港伴病母 失婚婦冀母子渡時艱 (圖)
父母憂樂調查:最愁子女濫藥 最喜繞膝聊天 (圖)
陳振聰澳洲筆跡專家准出庭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