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書印製精美、資料豐富,豈可不讀? 作者提供
黃仲鳴
夜讀馬國亮的《良友憶舊:一家畫報與一個時代》(北京:三聯書店,二○○二年一月),喜甚。書不但印製精美,還為我們提供了不少珍貴的資料。對研究新聞學史、文化史、社會史,這書不可不讀。
不過,開首的一篇,卻有些疑問。馬國亮說:「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美國的《生活》雜誌創刊。他們吹噓說,『一九三六年以前……從來沒有過一本大型的、以圖片為主的、大眾化而又便宜的刊物。』……事實上,早在他們自以為是大型綜合性畫報的始創者的前十年,即一九二六年,在太平洋的彼岸,已經有一本這樣性質的大型畫報出現。這個畫報誕生在中國上海,其名為《良友》。」
這篇的標題是〈真正的創始者〉。是否「創始者」?
根據資料,在一九二○年五月,上海《時報》便辦了一本《時報圖畫周刊》,戈公振主編、郎靜山為攝影記者;至一九二三年二月,共出了一百三十七期。這比《良友》還早了六年。這本雜誌我沒看過,戈公振是大大有名的報人,郎靜山是大大有名的攝影家,雜誌料搞得有聲有色。《良友》是否受其啟發創立,那就不得而知了。馬國亮在第十六節中有述及戈公振和這份雜誌(馬國亮說之為《圖畫時報》,哪名稱為確,待查),卻沒這方面的資料。
但歷史證明,《良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確比《時報圖畫周刊》深遠。馬國亮說,《良友》創刊號初版三千冊,兩三日即售罄,再版二千,不足,又加印二千,「在當時,這已是個不小的數字了。……結果是在一兩年間,凡有華僑旅居之處,無不有《良友》畫報。」遂有「良友遍天下」的宣傳句子。
《良友》的確有特色,不僅有圖文並茂的時事新聞,還有日常生活、娛樂消息,各種的專題系列,如「上海生活素描」,如「西遊記」等民俗考察與旅遊,當然,還少不了散文和小說;至於封面,多是當年知名的美女郎。如此繽紛多彩,自是大受歡迎。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十年,《良友》確是中國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畫報。
李歐梵在《上海摩登》一書裡,便有專文論及《良友》,說:「到三○年代早期,《良友畫報》上已營建了關於都會現代性的一整套『想像』。有越來越多的照片來展現這個都會的各種迷人之處。」《良友》錄下了當年的上海影像,確是研究上海社會文化史的寶庫。中譯本說到馬國亮,卻譯為「馬國良」,譯者不識卻沒求證,是為疏忽和不負責任。
馬國亮說,當年《申報》的主筆黃天鵬便指它為畫報開一新紀元;新聞學家薩空了說它開始了中國畫報的新趨向;文學史家阿英說,在現存的畫報中,富有歷史價值的無過於《良友》。我想,畫報料非《良友》首創,但以這種形式和內容出版,是否「首創」,那還要細細考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