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讓傳統有一個富創造性的轉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左圖)浙江大學儒商及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杜維明教授。(右圖)浙江大學儒商及東亞文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生春教授

——浙江大學師生訪港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陳煒楨

 幾千年以來,儒家思想的發展道路一直荊棘滿途,特別是近代百年,中國受到西方的科學、自由、民主與人權等的衝擊,儒學也受到愈來愈猛烈的批判,經歷了長久和沉重的洗禮,儒家精神在今天以商業、科技為主的社會,積極與文明對話,證明了這傳統的文化思想,仍然富有川流不息的生命力。

互聯網承載的中國文化

 浙江大學儒商與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是一所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機構,以履行大學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為己任,推動浙江大學人民、經濟、社會、法律和管理等學科的發展與交流為宗旨。儒商與東亞文明為其研究對象,並致力發掘儒家精神是如何通過儒商走向經世致用。儒商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由杜維明教授擔任名譽主任,周生春教授任執行主任。

 四月三十日,周生春教授、金一平老師及三位博士生帶領二十八位第一屆「文化中國人才計劃」學生到訪香港。訪港行程共七天,除了參觀香港各個歷史文化景點,還拜訪了董建華先生、梁錦松先生、梁振英先生、劉遵義教授、陳啟宗先生以及張志剛先生等政界、商界及教育界名人。他們的第一站是到訪香港城市大學的中國文化中心。

中國未來的領袖需具備國際視野

 城大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馬家輝博士給浙大的尖子介紹中心的網頁,展示現今互聯網世界所承載著的中國文化,他說:「同學們瀏覽我們的網頁,既可以聆聽中國文化中心每個學期五十多個不同專題的文化、藝術講座,亦可以從視窗看到崑曲藝人示範的絕活,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與中國文化有關的資訊。」透過互聯網,內地的學生就能窺探經中國文化中心蒐集十年的傳統文化精髓。

 是次浙大尖子訪港,先由城大學生盡地主之誼,與浙大的同學交流,並介紹本港的歷史、文化特色。到了五月二十日,修讀中國文化中心03課程的四十位學生,就會親身前往歷史名城杭州,實地考察兩星期,感受當地獨有的文雅風韻。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浙江大學以培養社會各界的人才為目標,為履行此理念,浙江大學儒商與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特聯合竺可楨學院,推出「文化中國人才計劃」,此計劃於2008年9月正式啟動。

 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學習途徑,從而啟發他們的領袖潛能,「文化中國人才計劃」這個班是重點來培養,將由周生春教授帶領學生實地考察中國,以至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與當地的政府、企業和民間組織進行交流,繼而探討當地獨特的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脈絡,集思廣益,把學習到的知識回饋中國社會。周教授說﹕「香港是『文化中國人才計劃』這個班級的第一站,往後的訪問計劃也暫定下來了,我們還會帶學生去澳門、新加坡、台灣,然後是日本和美國。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創造更好的現代化,讓傳統有一個富創造性的轉化,這是我們的教育理念。」

 香港是一個有中國文化背景、又有國際金融商業地位的大城市,這樣的環境充分展現了「放眼世界」的特點。這次訪港的浙大學生,經過嚴謹的選拔,有的修讀工科,有的修讀文科,有的修讀理科,除了習誦中國儒家的經典,學生也要修讀印度的經典、伊斯蘭教的《可蘭經》和西方的《聖經》,周教授認為他們都具備相當領袖的素質。

 「這些年青人是中國社會未來的領袖,他們要繼承中國的文化,也要具備開放的、國際的視野。國際社會目前碰到的重大問題,他們要比其他人更早作出反思。像金融危機蔓延全球,我們拜訪的名人都是香港的領袖,我們想了解香港人是如何在逆境中自強;此外,我們也想了解他們對於香港未來跟大陸的關係有甚麼看法。作為香港政界的、企業界的、教育界的佼佼者,他們個人的成長和箇中體會,一定能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我希望學生在他們身上能學習到一些終身受用的經驗。」

「和而不同」成為新世代的標誌

 踏入二十一世紀,全球化效應直捲世界各地的大小城市,不同的文化衝擊與對話並存,人類逐漸走向以交流、融合為基礎的「綜合時代」,儒家將「和而不同」視為天下所共由之道,和平發展為中國復興發展的特色,並構成新時代到來的標誌。如杜維明教授所言,面對全球化時代文明衝突愈加劇烈的窘境,儒家這個傳統要進一步發展,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對話文明,必須要和西方或者南北各種不同文明進行對話。

 未來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取決於今天的新世代。明日社會的各界領袖不僅需要有卓越的組織和領導才能,更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操守、正面的價值觀念、歷史文化的使命感,還要有勇於奉獻的精神,領導中國走向繁盛之康莊大道。

 「『文化中國人才計劃』的教學著重認知、體驗、反思和篤行各個層面的結合,在課程、師資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強調學習形式的靈活性。我們的師資來自世界各地著名的院校,均為世界一流的知名學者,包括美國哈佛大學的杜維明教授、台灣大學的傅佩榮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梁元生教授,香港大學的前校長王賡武教授,還有香港城市大學的鄭培凱教授。」周教授加以說明。

 儒家經典在二十一世紀推陳出新,現代的中國,需要一個更寬廣、更多元的精神理念;而美好的將來,就需要由中西不同的文明、文化來共同創造。 (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讓傳統有一個富創造性的轉化 (2009-05-09) (圖)
古典瞬間•侯方域的「良民淘汰制」 (2009-05-09)
文化觀察•歷史對海嘯的啟示 (2009-05-09) (圖)
文訊•張賢亮新書《一億六》 (2009-05-09) (圖)
母親節的書 (2009-05-09)
佛學可以幫助少兒教育嗎? (2009-05-09) (圖)
余秋雨偕99網上書城災區贈書 (2009-05-09)
歷史與空間•「五四」的雙重記憶和反思 (2009-05-06) (圖)
豆棚閒話•也 說「迷 信」 (2009-05-06)
開卷有益•歷史對海嘯的啟示 (2009-05-06)
亦有可聞•徐揚和《姑蘇繁華圖》 (2009-05-06) (圖)
歷史與空間•回眸一瞥白話文 (2009-05-05) (圖)
豆棚閒話•逛舊書店記 (2009-05-05) (圖)
來鴻•說說「馬鹿」 (2009-05-05)
古典瞬間•清代的「潛伏」 (2009-05-05)
亦有可聞•人生當如海岱清士 (2009-05-05)
人文世相•「十全」背後非十美 (2009-05-05) (圖)
「萬里旅遊圖書展」推出《東莞美食地圖》 (2009-05-02)
文化觀察:也談「五四」九十周年 (2009-05-02) (圖)
人文世相:難能脫俗的石濤 (2009-05-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