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2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人文世相:難能脫俗的石濤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2]     我要評論

 ■包光潛

 石濤的山水畫應該在八大之上,其「上」為創新,對後來畫家影響很大,諸如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等畫壇鉅子,無不受其澤潤。除了山水畫的造詣以外,《苦瓜和尚畫語錄》在清代畫壇汗牛充棟的繪畫理論中獨樹一幟。之所以叫苦瓜和尚,是因為他很喜歡吃苦瓜,甚至將苦瓜供奉案頭。石濤常常內火攻心,而苦瓜恰能清熱解火,不像有的人認為那樣: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

 其實石濤和八大相比較,性格要隨和一些,處世圓潤一些。這是盡好的說,說的不好聽一點,他雖身在佛門,卻難脫俗。他的人生充滿了艱辛、矛盾。他清高、他庸俗;他快樂,他痛苦;為了生存他可能卑躬屈膝、不擇手段。所以有人罵他不顧體統,有失節之嫌。這可能與他一出生明朝就完蛋了有關,他沒有感受到明朝的「皇恩浩蕩」,有的只是到處躲藏的艱辛。出家是無奈,還俗又不能。他只好用自己的尊嚴換來「安逸」的生活。

 石濤曾兩次覲見康熙皇帝,換來後生安逸。一是康熙二十三年即1864年,石濤在南京稱「臣僧」接駕,是為榮幸。因此,宣州司馬鄭瑚山到南京「一枝閣」拜訪石濤,約請他為江南名勝添姿增色。石濤因此獲利匪薄。二是康熙二十八年即1869年,石濤正好在揚州(有人說他早有準備),於平山堂再次稱「臣僧」接駕。兩度覲見康熙皇帝,石濤又是獻詩又是獻畫,其內心激動不遜我輩百姓見到天子。他早已忘記自己是大明後裔。

 石濤稱臣,此事不誑。《古緣萃錄》收入署款「臣僧元濟九頓首」的《海晏河清圖》可證。石濤的身影裹挾在地方官員之中,也為僧界平添「一景」。只有八大山人孤高絕世,不僅不納首稱臣,還繪畫諷刺,如上《孔雀圖》。

 石濤趁接駕餘熱未散,北上京華,結交貴胄皇族,並獻詩作畫,榮幸不已。他自始至終是一個沒有脫俗的畫僧,總在尋找出人頭地的機遇。居京三年,雖然石濤的畫作深受上流社會的推崇,但他一直沒有得到康熙的重用,未免失望。當初進京,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結果什麼都沒有他的份兒,就連他很想參加創作的《康熙南巡圖》都無緣插手,其打擊真的不小。期間有詩為證:「生不逢年豈可堪,非家非室冒瞿曇,而今大滌齊拋擲,此夜中心夙響漸」。似乎對清王朝徹底失望,回揚州後廢「臣僧元濟印」,與清宮畫家勢不兩立,時有譏貶之辭,特別瞧不起他們的山水畫。

 石濤曾在皖南定居了近二十年,這裡的奇秀山水不僅慰藉了他焦渴的心靈,也激發了他的創作激情。這對他後來獨具慧心的創作起到了浸潤作用。到了揚州時期,石濤的山水畫已經蜚聲江南了。有一次石濤到天寧禪院,被當家的老和尚撞見,問他:「法師認為揚州景物有什麼特色?」石濤不緊不慢地說:「古人已經說過了: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

 老和尚是有備而來的,接著說:「揚州始終缺一景,法師注意過嗎?」石濤踱出寺門,指著遠處只說了一個「山」字。老和尚輕捋白髯笑道:「真乃慧眼慧心矣。如若法師能為寒寺留點墨寶,也算是對揚州無山之憾的補闕吧。」

 老和尚話音剛落,便引著石濤走向東西耳房。石濤此時才恍然大悟。東西耳房各36間,也就是說要畫72山,且山山各異,峰峰有別。如果不為或不能,傳出去就成笑話了。人家會說,原來《苦瓜和尚畫語錄》只不過是脫離實際的誇誇其談啊。沒有退路。石濤和老和尚約定,日畫一幅,72天完畢,第73天早晨請全體寺僧和揚州各路畫家來天寧禪院賞畫。名為賞畫,實則想看石濤的笑話。

 消息一經發佈,第73天早晨應到之人全部到齊。結果令人驚訝。眾人踏足天寧禪院,就感覺山嵐彌漫,晨霧繚繞,茫茫無際。飛瀑不絕於耳,山泉叮然作響,而且還飄出縷縷山野花草之馨香。眾人錯愕,以為走錯了地方。使勁地搓揉眼睛,才確定無疑身在寺院東西耳房—每間耳房裡都掛了一幅石濤的山水畫!

 石濤從此入住大滌堂,與近在咫尺的天寧寺相鄰,在畫壇上留下許多佳話,特別是八大與石濤的交往。

相關新聞
「萬里旅遊圖書展」推出《東莞美食地圖》 (2009-05-02)
文化觀察:也談「五四」九十周年 (2009-05-02) (圖)
人文世相:難能脫俗的石濤 (2009-05-02)
歷史與空間: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2009-05-02) (圖)
歷史與空間•誰主《良馬對》? (2009-04-29) (圖)
亦有可聞•蘇軾的超級「粉絲」 (2009-04-29)
古典瞬間•「碰瓷」的故事 (2009-04-29) (圖)
文訊•史詩京劇《赤壁》熱爆京城 (2009-04-29) (圖)
豆棚閒話•歷史是如何「生成」的 (2009-04-29)
歷史與空間•翰墨精神與天下行書 (2009-04-28) (圖)
人文世相•莫道儒者不刻薄 (2009-04-28)
亦有可聞•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2009-04-28) (圖)
開卷有益•劉震雲走在延津的大道上 (2009-04-28) (圖)
歷史與空間•如何評說歷史人物 (2009-04-25) (圖)
古典瞬間•宋朝的房租 (2009-04-25)
文化觀察•香港台灣的雙城記 (2009-04-25) (圖)
燈火闌珊處 再讀張愛玲 (2009-04-25) (圖)
歷史與空間•被誤讀的達爾文與進化論 (2009-04-22) (圖)
開卷有益•一個人的八十年代 (2009-04-22)
亦有可聞•我的父親、我的水書 (2009-04-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