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讓我們再一次含淚點燃希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5.12地震,令中華民族手手相牽,互相支持。

東方爾

 一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個看上去,在歲月長河中永不可能被重新記憶的剎那。

 突然,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降臨在四川汶川大地上。

 那個瞬間,地動山搖,家園毀滅,親人離散,數萬個幾秒鐘前還笑臉相迎的人,剎那間陰陽兩隔。

那個瞬間,所有的中國人的心都被插上了一把利刃、都在滴血。

 一時間,所有中國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汶川,一支支軍隊火速趕赴災區,一車車救援物資運往災區,一筆筆捐款飛往災區。

 「中國挺住,四川雄起」成了全國人民的期待和嚮往,「多難興邦」成了全國人民挺直脊樑骨的「心靈雞湯」。

 轉眼一周年過去了,365個日日夜夜逝去了,當我們再一次回憶起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的那個瞬間,當我們再一次回望那片曾經滿目蒼痍的土地,我們想到了那八個曾經鼓舞我們,激勵著我們的字眼兒了嗎?汶川精神,悲情力量。

廢墟之上 人性挺立

 一年前,因為那場慘絕人寰的天災,無數個原本幸福溫馨的家,瞬間不復存在,那時的中國生活失去了歡笑,天空失去了陽光,大地在嗚咽,江河在顫抖。可是,當突如其來的地震震碎了我們心靈上的塵垢,震開了我們生活中的面具的時候,不知人們是否發現,一種新的精神正在瓦礫中鑄就,一種新的民族氣質、仁愛、包容和堅忍,一種新的人性正在廢墟中挺立。

 那一天,29歲的張米亞老師用張開的雙臂緊緊地護住兩名學生,救援人員趕到時,兩個孩子在他的雙臂庇護下還活著,他卻停止了呼吸,他的雙臂至死還沒有鬆開,救援人員不得不含淚將它們鋸掉抱出孩子;那一天,小學一年級20歲女教師袁文婷,一次又一次衝進教室,在拯救了13名學生後,自己再也沒能出來;13日凌晨,由於傷者不斷從廢墟中被救出,都江堰市人民醫院早已人滿為患,但此時大量周邊兄弟城市的救護車還未趕到,大量的傷員需要轉移到成都做手術,從13日凌晨0點開始,當晚陸續有近千台的士或大巴車從成都趕到,義務地搭乘這些傷員趕往成都。

 實際上,在抗震救災的那些天裡,我們耳聞目睹了太多太多如同成都的哥一樣無私救人的事跡,比如說,冒險徒步進入汶川的戰士;比如說,日夜奮戰在災區的志願者、醫護人員、救災工作人員;比如說,廢墟下,擔心同學在疲倦中不小心睡著了丟命,就鼓勵她要堅強地活下去。並因此贏得生機的女學生;比如說,無數個在第一時間裡為災區捐款,為災民獻血的人……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們是彼此素不相識,再普通不過的平常人;他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同一條街道,同一個學校,可如果不是這場地震,他們永遠只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當突如其來的地震災難降臨時,他們的生命同樣脆弱,他們同樣感到害怕,但是,為了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面對無以計數急需搶救的生命,他們放棄了安逸,征服了恐懼,擊退了猶豫,奉獻出了自己的全部汗水、鮮血甚至於生命。

我們應銘記什麼?

 銘記是為了記憶,記憶是為了更好的銘記。歷史在銘記和記憶的交錯中前進,文明在銘記的歷史和歷史的記憶中進步。我們之所以銘記5.12,不是為了銘記地震的恐怖,天災的難測和難以防範,而是為了不斷喚起內心深處對災害的記憶,避免那應永遠銘刻在心的心痛,因歲月的流逝而被記憶「風化」為表面的紀念所取代。

 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做到這一點。

 2009年4月20日,北川羌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於凌晨兩點左右,在家中自縊身亡。據說,這是汶川地震後自殺的第三位幹部。

 地震過後,它為什麼還在、還能殺人?

 當我們原本年輕、孔武、健壯的政府官員竟被一根思念兒子的「悲情稻草」而將駱駝一樣的身軀壓垮的時候,我們為何還會有那麼多的人在正在重建、期待恢復的災區裡輕佻的縱歌、醉酒?

 一個社會,一個民族應當如何銘記災難。表面上看只是社會學家、文學家的事。可實際上它卻是這個民族、這個社會上每一個人自個兒的事。

 不同的銘記方式不僅將鑄就不同的民族精神與氣質,而且也還將塑造每一個人的不同人性、人格與人生價值觀。

 從人類學的角度上來說,人的一生主要由兩種經歷構成,一種是能讓一個人記憶終身,永不磨滅的經歷,另一種則是只給自己留下模糊的大概記憶印象的經歷,對於前者,人們視為「創傷性經歷」,對於後者,人們卻將它們劃歸為「一般性經歷」。地震災難給所有遭遇地震的人所帶來的人生劫難,正是「創傷性經歷」。而當人們在經歷了「創傷性」的經歷之後,一般又會出現兩種可能,一種人因悲哀、痛苦而萎糜不振,終生因此滑落人生絕望的深淵,另一種則是因此而更加奮起和堅強。

 就天災的不可預測性來說,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未來災難受害者」,如果這些人無法從對災難的銘記中記取應當記取的經驗和教訓,那麼他們就不可能從容的面對未來有可能出現的災難。

汶川,還能為你做些什麼?

 一年前,5.12大地震降臨之後,「汶川,我們還能為你做些什麼?」剎那間便成了13億中國人的共同心聲,那時、那刻,獻血、獻財、獻物、獻策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災難無情人有情,行動勝於一切,13億雙援助的雙手,13億顆善良的心,血濃於水,大愛無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因為災難而手手相牽成了一種摧不垮的力量。

 可是一年之後,當我們的注意力更多的被「范跑跑」的行為是不是可恥的,地震後首場集體婚禮竟有一百多家媒體記者守候的新聞所吸引的時候。如今的中國人又有多少人還會大聲的吶喊道:汶川,我們還能為你做什麼呢?

 汶川震後,有人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群震後存活下來的孩子住在一個臨時的救助中心,大家擠在一起,可每到夜裡就一直困擾在一種莫名的恐懼傷心與茫然的情緒當中,無法入眠。於是,有個孩子便在白天回到坍塌的學校,把課本挖出來,爾後,抱著課本回到救助中心和同學們一起讀,在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中,被悲傷和痛苦所凝固的空氣重新流動起來,被不斷的餘震攪動著的焦慮情緒漸漸的趨於平緩安詳了。

 汶川的抗震精神,不是對「背妻男人」之道德精神的無限拔高……

 5.12的悲情力量,不是造就了多少「抗震小英雄」成為明星的力量。

 汶川的抗震精神,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關愛,也是國人對「生命高於一切」的意識覺醒和責任回歸!

 5.12的悲情力量,是團結、堅強、溫情、無私和奉獻;在這樣的力量中,中國人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尊嚴和真諦。

 一年前的5.12,面對災難,生命對生命的守望幫助,是無邊黑暗中驀然亮起的火把,是生命身陷汪洋時向生命駛來的船,更是生命對生命永不放棄的承諾。

 一年後的5.12,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大聲吶喊,汶川,我們還能為你做些什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彼此攜手,彼此幫助,彼此守望相助,用我們的無所畏懼,點燃我們這個歷盡劫難的民族和國家浴火重生的希望之火呢!

相關新聞
百家廊•讓我們再一次含淚點燃希望 (2009-05-13) (圖)
翠袖乾坤•鳥巢第一騷,最好看是——人 (2009-05-13)
娛視觀•亞視新聞亡羊補牢 (2009-05-13)
琴台客聚•在日本遇溺的聶耳 (2009-05-13)
杜亦有道•洪門阿嫂 (2009-05-13)
思旋天地•劫後重生 (2009-05-13)
路地觀察•課程文化 (2009-05-13)
百家廊:中國留美學生破紀錄 (2009-05-12)
琴台客聚:誰是漢族 (2009-05-12)
翠袖乾坤:愛在瘟疫 (2009-05-12)
海闊天空:忠義難兩存 商壇有新例 (2009-05-12)
生活語絲:「土圍子」成景點 (2009-05-12)
思旋天地:當流感無到? (2009-05-12) (圖)
一家之言:愛情.隱瞞 (2009-05-12)
百家廊:少當語言警察 多做語言導遊 (2009-05-11) (圖)
翠袖乾坤:長憂一百歲 (2009-05-11)
一網打盡:前路 (2009-05-11)
琴台客聚:緩與急 (2009-05-11)
杜亦有道:楊雙五故事 (2009-05-11)
思旋天地:盡孝道 (2009-05-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