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馬英九的政治性格在華人政治文化傳統中能否成功,不得而知。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馬英九在歷史上會留下一個什麼位置:他若能有更大的魄力和更多的謀略,包括更多的政治雄心,也許能成就一番偉業,青史留名;也許,馬英九最終只是一個悲劇人物。
在「五二○」上任周年即將到來之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五月十二日接受了美國「時代週刊」的專訪。「時代週刊」網站十五日發表了專訪的全文。馬英九在專訪中全面回顧和闡述了過去一年他的執政理念,尤其是未來他在兩岸關係上的一些計劃和考慮。馬英九的這篇專訪顯然是在上任周年之際有備而來,從中也可看出馬英九的執政風格和其個人的一些特質。
兩岸關係下一步計劃
馬英九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他未來在處理兩岸政治問題時將著重於「管理」而非「解決」兩岸的主權問題,而其核心就是雙方的互不否認。他在談到今年是否可能與大陸簽訂和平協議時明確表示不會,因為他在兩岸關係上的基本立場是「三不」,即「不獨、不武、不統」。
馬英九表示,大陸方面當然會向他施加壓力,以希望改變現狀,或使得兩岸接近的步子走得更快一些;但同時大陸也明白,這在台灣的眼中不是一個急迫的問題。他表示,兩年前大陸領導人胡錦濤曾向台灣方面提議簽訂和平協議,當時他自己正在競選「總統」,並予以積極回應;但他想指出的是,和平協議只是涉及台灣的安全議題,而非涉及台灣未來;所謂台灣的未來就是統一與否。
嚴格地說,馬英九在專訪中沒有透露更多新的內容。但他的上述試圖在各方面保持平衡的做法,還是將一個老問題提到了人們面前,即到底如何評價馬英九其人及其兩岸政策?
東方政治文化缺乏理性精神
馬英九上任一年來,兩岸關係發展速度之快,幅度之廣,程度之深有目共睹。對於馬英九,部分台灣傳統藍營人士或一些思想保守人士認為,他的所做所為還有許多值得批評的地方,如堅持台灣「主體性」,迴避「一個中國」等。因此,有一些藍營人士認為馬英九不可靠或不可信,應該放棄對馬英九的幻想云云。
馬英九不是深藍人士所希望看到的樣子,這已是共識;但馬英九也非綠營所希望看到的樣子,這也是現實。馬英九試圖在各種政治勢力之間保持平衡,做所謂的「全民總統」,最後搞得誰都不覺得他好,這更是馬英九的無奈,也許未來還可能導致他的悲劇。但筆者想指出的是,就馬英九的政治理念和性格而言,他執政至今所體現的理性精神,卻是東方政治文化傳統所極其缺乏的。
馬英九的父親曾批評他身上法律性格過多,政治性格過少。這種性格導致他精於邏輯分析,疏於政治謀略;善於平衡或超越恩怨情仇,用於塑造共同的認知基礎,但卻拙於在現實政治中的種種爭鬥。這種性格自然來源於他早年在西方學術體系中的法律訓練,而支撐西方法律思維和傳統的,就是在西方現代化過程中曾發揮很大作用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的本質就是邏輯分析和情感超越,這需要多年的訓練或歷練才能養成。這種思維在中國乃至東方的傳統文化中無疑是相當缺乏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撇開馬英九的政治性格是否會成功,就這一性格本身而言,確實是給台灣以及整個華人世界的政治文化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馬英九未來在處理兩岸關係時與大陸方面磨合的前景究竟如何,馬英九政治性格中的理性精神,對大陸政治未來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馬英九的謀略和政治前途
具有理性精神的馬英九究竟是否具有政治謀略?這又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說馬英九具有政治謀略,但似乎他的種種表述都讓人感到他是個「不沾鍋」;說他沒有謀略,書生氣太重,但他上任一年來始終試圖在藍綠之間保持平衡,同時不在首個任期內觸碰兩岸政治議題,誰又能說他沒有一定的政治謀略呢?
馬英九不是沒有謀略,而是沒有中國傳統政治的那種以權謀和算計為主要特徵、更多是陰暗而非陽光的政治謀略。當然,馬英九魄力不夠;這是他的性格弱點。
馬英九的政治性格在華人政治文化傳統中能否成功,也不得而知。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馬英九在歷史上會留下一個什麼位置:他若能有更大的魄力和更多的謀略,包括更多的政治雄心,也許能成就一番偉業,青史留名;也許,馬英九最終只是一個悲劇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