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溫家寶的詩詞情懷
普遍關注兩岸話題的海外媒體發現,對台灣問題,溫家寶總是飽含深情,意味深長。
2003年溫家寶在記者招待會上說:「說起台灣,我就很動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國民黨的元老于右任在他臨終前寫過的一首哀歌:『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山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引用台胞詩句 抒骨肉之情
2004年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又引用台灣詩人丘逢甲的詩:「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心驚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
2005年,中國十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溫家寶用古代諺語寄語台灣民眾:「中國有一句古話: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台灣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我們希望全體台灣同胞能夠理解我們的立法用意,也希望關心台海局勢和平與穩定的國家和人民能夠理解和支持這部法律。」
對此,張筱強認為,大陸和台灣擁有一脈相承的文化血脈,「中華文化精髓不僅深植於大陸民眾心中,也滲透在台灣民眾身上。溫總理借詩抒懷,是通過文化的聯繫來加強民族聯繫。」「而在這個過程中,溫總理的詩句從不重複且古今通用,說明他時刻在關注著台灣人民的情感變遷。」齊明山感慨。
從憂患到光明 重建國人信心
不過,溫家寶引用的詩句迄今為止有了一個小轉變。
2003年,他銘記著這樣一句古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前半句選自《孟子.告子下》,後半句出自《左傳》。3年後,他又說:「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後一句話出自《新唐書.魏徵傳》,用齊明山的話說,「溫總理的詩句中多有一股憂患意識。」
而今,無論是「明年春色倍還人」,還是「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鑿井」、「柳暗花明又一村」,無一不在強調通過中國人民自己的努力,最終將克服重重困難,迎來一個光明的未來。
「這就是領導人的魅力。」齊明山分析道,中國在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取得一些成績,總理告訴我們居安思危,這是高瞻遠矚的表現,現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機,世界各國普遍缺乏信心時,中國總理卻底氣十足,這不僅鼓舞了中國民眾堅持奮鬥的士氣,無疑也鼓舞了世界人民應對金融危機的士氣。
溫家寶還說,希望全體中國人以自己的暖心來暖中國的經濟。這句話和他的詩詞一起登上了意大利《歐聯時報》次日的頭版,文章評論說,中國總理溫家寶的中外記者招待會,已把中國人的信心、士氣推到了一個頂點。(二.完) ■摘自:《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