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屠熊的啟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李澤銘

 《回到17歲》(17 Again)裡的雙失(失業和失婚)中年男主角經常抱怨年輕時的結婚決定讓他錯過了升學機會,斷送大好前程,還把一切的鬱悶發洩到家人身上,導致妻離子散。男主角的守護精靈(戲中的校工阿伯)施法讓他回到17歲,重新選擇。回復17歲的身體,同時回想到17歲時的感覺,男主角還是重複當年的抉擇。海嘯過後,許多人都為當日的瘋狂感到後悔,若給予他們多一次機會,回到當時的處境,再被相同的氣氛包圍,有誰可以作出不一樣的選擇呢?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幾乎摧毀世界金融體系的美國次按泡沫也要經過多年的醞釀,才發展成爆破前的規模。過程中,難道沒有人提出過警告?繼續入市的人難道沒有發覺樓價和股價也遠超實際價值嗎?那些被譽為世上最精明的金融才俊,當時心裡究竟想甚麼呢?眾所周知,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倒閉引發第一波的金融海嘯,但之前已有另一間大投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因面臨破產而被大摩賤價收購。貝爾斯登的一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主管比爾.班柏(Bill Bamber)可能因此而閒來無事,而聯同另一位作家安德魯.史賓賽(Andrew Spencer)合著一本《獵熊記》(Bear Trap),記錄這間曾經呼風喚雨的華爾街巨熊在死前兩周,遭受各方圍剿和屠宰的經過,以及這群投資精英從事業高峰瞬間掉進谷底的心路歷程。

 海嘯能發生,並且影響力無遠弗屆,實在有賴一眾金融精英發明了一個只賺不賠的次按投資法。當時的聯邦利率超低,銀行的借貸成本大減,次按債券背後有實物樓宇作擔保,樓價長期只升不跌,風險有限,穩賺的息差實在相當吸引,更可以為相關風險投保。作為基金經理和投資人只需每日重複相同的操作,以低息借貸,購買高息回報的次按債券,無需多動腦便可為自己的投資組合交出亮麗的成績表。另外,置業的人士也因此更容易獲得貸款,需求增加以至樓價不斷攀升。即使無法供款,只要把物業出售便能脫身,隨時還可賺得微利,於是大家買樓前根本不會考慮自己日後的供款能力。無論這條賺錢大計有多違反傳統智慧,試問誰可以抵擋這種誘惑,誰有興趣理會那些老生常談式的警告?

 後來大家終於發現,樓價會下跌,而且爬得高,跌得痛。這個被基金界譽為滴水不漏的佈局原來一點即破,以防萬一的保險想不到無法提供足夠保障之餘,後來更令保險公司變成自身難保(需要美國政府連番打救的AIG便屬其一)。故事發展下去,沾手次按的公司相繼出問題應屬意料中事。

 作為前員工,眼見貝爾斯登在眾人袖手旁觀下成為海嘯的第一個犧牲者,而較遲出事的同行卻獲得政府全力的挽救,心裡難免有所不甘,字裡行間亦對此表露無遺。班柏認為過度憧憬未來,避險意識不足是當時華爾街每位投資人都犯的錯誤,但謠言與美國聯儲局拒絕注資才是貝爾斯登失救的主因,這大概也是實情。在貝爾斯登被併購前兩周,市場上忽然傳出其周轉問題,對一間銀行來說,這種謠言無論真偽,若不能阻止其擴散,很快便會變成事實。

 投資銀行所運用的投資本金絕大多來自客戶及借貸,若有客戶擔心存款的安危而向銀行提兌,銀行為了保持手頭現金充足,唯有變賣資產。大規模的提款導致銀行賤賣資產,令其價值下降,愈賣所獲的金錢愈少,但因此而湧來提款的客戶卻愈來愈多,與傳統銀行擠提的情況類似,最終淪落到資不抵債,甚至倒閉。本來的謠言到最後成為自我實踐的預言。

 聯儲局的確在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出事後才開放貼現窗予投資銀行,更一再注資挽救。情況好像一眾犯下相同罪行的死囚,其中兩人伏法後,其餘的犯人忽然獲特赦。先死的兩人確實倒楣到極點,但也是罪有應得。聯儲局和政府在貝爾斯登和雷曼身上看到事態的嚴重才被迫出手,需知貿然拯救自掘墳墓的投資銀行,將可帶來後患無窮的道德風險。從另一角度看,貝爾斯登和雷曼的身先同儕,換來各國合力阻止海嘯進一步擴大。

 黑格爾認為他從歷史裡學到的唯一知識是人類未曾在歷史裡獲得知識。要求人類不犯相同的錯誤,也許真的過於苛求,但重複犯錯,或不斷觀看別人犯錯後能總結經驗,至少可把日後過錯的程度減輕。這大概是巨熊墜落和海嘯給予我們的價值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屠熊的啟示 (2009-05-20) (圖)
亦有可聞•蕭紅與魯迅 (2009-05-20)
豆棚閒話•古董售偽 (2009-05-20)
來鴻•寧夏:如畫的美景 如詩的訴說 (2009-05-20) (圖)
古典瞬間•沁園春.端午懷屈原 (2009-05-20) (圖)
歷史與空間:災後周年都江堰 (2009-05-19) (圖)
開卷有益:法律的趣味 (2009-05-19) (圖)
豆棚閒話:大明湖裡蛙不鳴 (2009-05-19) (圖)
亦有可聞:仲夏端午時 (2009-05-19) (圖)
古典瞬間:科考錄取有歧視 (2009-05-19)
歷史與空間•向死而生—漫談《史記.刺客列傳》 (2009-05-16) (圖)
豆棚閒話•關於「苗頭」或「幾」 (2009-05-16)
文化觀察•學院與民間 (2009-05-16) (圖)
文訊•文化快閃:市場去死吧! (2009-05-16) (圖)
《中國文化六講》 (2009-05-16) (圖)
「第四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揭曉 (2009-05-16)
《CEO實戰手冊(III)—流感、海嘯下職場求生必殺技》新書發佈會 (2009-05-16)
歷史與空間•撫今追昔話所城 (2009-05-13) (圖)
豆棚閒話•國粹的新精神 (2009-05-13)
亦有可聞•盜賊的木馬計 (2009-05-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