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2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在大時代繪畫的生活意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左起)鄭培凱教授、陳汝勤女士、黃秀蘭女士。

——「連理——高馬得、陳汝勤繪事唱隨展」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陳煒楨整理

 2006年9月9日至10月30日,中國文化中心曾在香港城市大學藝廊舉辦「高馬得戲曲人物畫展」,展出的畫作簡樸自然,色彩濃淡有序,用極少的筆墨,就讓戲曲人物的身段、神態、情感活靈活現於白紙上。惜事隔一年,老先生就仙遊了;今年5月,高老夫人陳汝勤女士再次應邀,在城大藝廊舉辦一個名為「連理—高馬得、陳汝勤繪事唱隨展」,展出二人題材相同、風格相異的一些作品,寫意寫實,相互暉映。畫展開幕典禮於5月14日由版畫家陳汝勤女士、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黃秀蘭女士及城大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共同主持。

夫妻走上兩條不同的藝術道路

 高馬得熱愛中國戲曲藝術,尤其鍾情於崑曲。他擅長以水墨寫意的筆觸,描繪戲中主角的個性。他在1933年畢業於天津扶輪中學,1934年入河北省立水產專科學校,1936年因病輟學,潛心學畫,1948年與陳汝勤女士婚後,一直從事新聞畫報編輯工作,致力於漫畫創作。至80年代入江蘇國畫院,開始專注於戲曲人物畫,他筆下的人物既有溫婉細緻、又有粗獷豪邁,還有風趣詼諧,配合其平和流暢的水墨線條,使畫面充滿生動的氣韻。

 陳汝勤則熱衷於進行水印木刻和中國水墨畫的探索,多年來以丈夫的水墨戲曲人物、花卉寫生和日常生活作為題材,繪製成水印木刻版畫,把中國民間工藝技術融會於傳統水墨創作之中,呈現出獨特的個人風格。她在1948年畢業於杭州國立藝專西畫系,同年12月25日與高馬得結婚。1949年夫婦二人一起加入南京文工團,迎接解放,此後共同工作及創作。

 高、陳二人歷「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及「文化大革命」等火紅年代,夫妻相濡以沫,一生醉心藝術創作,其作品面貌雖不盡相同,卻又有異曲同工之意,別具一格。故有評論家說:「高馬得與陳汝勤走的是兩條不同的藝術道路。」

從水印木刻體現水墨寫意

 城大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鄭培凱教授為開幕禮致歡迎辭:「我們在兩年多前曾經辦過『高馬得戲曲人物展覽』,那時候大家都覺得高老先生的戲曲人物畫,很能夠展現舞台表演的動態和精髓。我覺得這次的展覽—『連理』,引出了更有趣的問題。」鄭教授認為中國傳統水墨畫,風格比較奔放,屬於行雲流水式的;而水印木刻就是從水墨淋漓的這些畫,轉到我們以為比較固定和堅硬的藝術表現方式,陳女士的作品,展現了中國水印木刻最重要的一個傳統,就是呈現水墨寫意的精神。

 「這次展覽有著高老先生和陳女士之間一種精神的聯繫,他們二人在情感上的交流及藝術心靈上的溝通,都從畫作中流露出來,我看到了這些展品也很感動。」他說。

 是次展覽展出63件畫作,主題以崑曲人物及苗族情歌人物為主,其餘的有「文革」時期的合作年畫、花卉及貓兒等。在高老先生的芸芸作品中,陳女士最喜歡《牡丹亭.尋夢》,她說:「我最喜歡這人物,那寥寥數筆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他對戲曲非常感興趣,他完全是從他自己的意思去畫的。比如說,人家問馬得,為甚麼你畫的杜麗娘是穿白衣的?舞台上的杜麗娘穿得花花綠綠,馬得畫她身穿白衣,就是要顯示杜麗娘純潔的少女感情,他就按照他的理解、感受和思想去畫,所以他畫的東西沒甚麼拘束。而我用水印木刻繪製這幅畫的時候,並沒有按原稿去複製杜麗娘,她的衣裙的線條不同於原稿,又加了黑色的髮線和頭部的黑色呼應。」

 《牡丹亭.尋夢》這件畫作講述杜麗娘遊園驚夢後,醒來想她的夢中情人應該離開不遠,便一人來到園中,她心中對愛情充滿憧憬,當睡荼蘼抓著她的裙衩線時,她感到這枝花正在帶著她去尋找夢中情人,意境淒美動人。

「連理」:兩個人始終連在一塊兒

 陳女士打扮得溫文大方出席畫展開幕,她穿上一條白色的絲絹長裙,披上黑色的外套,再配上一條白色珍珠吊咀的項鏈,笑容祥和。她給眾賓客致辭說:「這次展出的幾十幅畫,是我和馬得平常玩的東西,沒有山水、花鳥的正規主題,都是屬於心血來潮的創作,我實在沒有想到能把它們帶到展覽廳展出,跟大家分享。這次畫展叫『連理』,意思就是所畫的東西,我們兩個人都有,他有時為我畫,我有時也為他畫。而且我跟馬得一起60年,始終是在同一個單位一起工作,一起下鄉,一起畫畫,始終連在一塊兒的。」他們二人在大時代所繪畫的生活意趣,就是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了,當中承載了兩位老人家相知、相識、相融的生活點滴。

 高老先生畫的是漫畫,他從小在父親留下的紙筆墨硯和金石碑帖的熏陶下成長,有習國畫的根底,因此他的畫作繼承了傳統水墨寫意的精神。陳女士從小學習西畫,她自言畫畫時總想得比較複雜,放不開手腳,後來搞水印木刻,也是半途出家。「我小時候接觸的畫,基本上都是版畫。到了春節,大街上掛滿了鮮艷多彩的門神、對聯、供品方帖等鋪天蓋地,到處喜氣洋洋。我曾經收集了不少禮品果匣上喜慶吉祥的方貼,甚至中草藥包中像豆腐乾大小水印有圖文的小畫,一些貴重的藥品上還貼金掛銀,這些東西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我接觸到水印木刻時,一下子就迷上了。」

 昔日生活當中的工藝,全都是用木刻來印刷的,在成長背景的影響下,陳女士對水印木刻藝術有一份深厚的感情,她曾立志要搞一輩子的水印木刻,而她在這個藝術領域的成就,亦得到了廣大的認同。

 水印木刻,起稿、刻版、水印,完成一幅畫最快要兩周左右,稍為大幅的就要花上月餘,甚至是更長時間才可。近幾十年科技進步得很快,機器印刷早已取代了木刻印刷,社會對版畫很疏離,尤其是水印,不太有人問津了。是次陳汝勤女士展出的匠心傑作,讓我們重新認識這種被遺忘的水印木刻藝術。(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在大時代繪畫的生活意趣 (2009-05-23) (圖)
豆棚閒話•不可或缺的閱讀量 (2009-05-23)
中國文化中心展覽資訊 (2009-05-23)
文化觀察•無害愛情小說新潮流 (2009-05-23) (圖)
村上春樹新作 向歐威爾致意 (2009-05-23) (圖)
文訊•一本講述民國外交家的書 (2009-05-23) (圖)
三聯書店.中華書局 夏日優惠低至5折 (2009-05-23)
《暮光之城》系列第四集現接受預訂 (2009-05-23)
歷史與空間•屠熊的啟示 (2009-05-20) (圖)
亦有可聞•蕭紅與魯迅 (2009-05-20)
豆棚閒話•古董售偽 (2009-05-20)
來鴻•寧夏:如畫的美景 如詩的訴說 (2009-05-20) (圖)
古典瞬間•沁園春.端午懷屈原 (2009-05-20) (圖)
歷史與空間:災後周年都江堰 (2009-05-19) (圖)
開卷有益:法律的趣味 (2009-05-19) (圖)
豆棚閒話:大明湖裡蛙不鳴 (2009-05-19) (圖)
亦有可聞:仲夏端午時 (2009-05-19) (圖)
古典瞬間:科考錄取有歧視 (2009-05-19)
歷史與空間•向死而生—漫談《史記.刺客列傳》 (2009-05-16) (圖)
豆棚閒話•關於「苗頭」或「幾」 (2009-05-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