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新
針對朝鮮5月25日進行第二次地下核試驗和連續進行短程導彈發射試驗,國際社會的反應表現出了空前的一致:除了紛紛表示強烈反對和譴責之外,聯合國安理會正就擴大對朝制裁達成原則性共識,相信不久就會形成正式決議。
與此同時,針對美日韓三方的系列反應,朝鮮方面近來的應對不僅沒有絲毫收斂之勢,反而呈現一副強硬到底的無畏姿態:宣佈不再受1953年停戰協定約束,不能保證處於海上軍事分界線西北部海域朝鮮領海一側的韓國5個島嶼的法律地位,同時不能保證美韓艦艇和普通船舶在這些島嶼周邊海域的航行安全。對此,韓美方面又作出提升對朝監視級別的反應。朝鮮與美日韓之間惡性循環、相互拉抬式的系列反應,讓籠罩在核烏雲之下的朝鮮半島局勢一時間一觸即發。
憂心的人們不禁要問:朝核危機路在何方?打開朝鮮這把鏽跡斑斑的鐵鎖的關鍵鑰匙到底在哪裡?
危機持續升級責在美國
朝鮮一意孤行追求核武化的動力,在於美韓特別是美國的長期威脅,其最終目的在於由此保證並提升其國家安全系數,階段性目的則在於借此逼迫美國與其直接談判,少則獲得更多援助回報;中則減輕甚至解除美國及國際社會漫長的對朝制裁;上則謀求美朝建交,簽訂半島和平協議。一句話,朝鮮謀求核武化的動力直接源於美國,目的也直接指向美國。那麼,能打開朝鮮這把鏽鎖的鑰匙當然攥在美國手中,朝核危機的解決之道在於美國的決心和能力。
然而,自從小布什當政以來的美國對朝政策,要麼背地裡簡單化地謀求武力解決,要麼在不放棄對朝制裁和壓力的情況下,將主要希望寄托於「壓力傳導」,即向中俄特別是中國施壓,迫使中國轉而向朝鮮斡旋和施壓。美國雖然始終重視並維護六方會談這一多變機制的合法性,但始終沒有做出重大妥協讓步的決心,更沒有一個類似伊拉克、中東或者近來南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戰略式的解決路線圖。於是,和朝鮮的談判最終陷入「囚徒困境」,以致朝鮮在國內政局需要和美國反恐戰略東移的背景下,逐漸喪失耐心、趨於強硬並屢次鋌而走險。
奧巴馬上台後,一方面聚焦於應對國內經濟金融危機,另一方面則全力關注於南亞阿巴反恐的戰略問題,朝核危機和東北亞安全問題在其外交大棋局中的地位較之布什時期更趨邊緣化,對朝政策表述則除了象徵性地伸出和談橄欖枝之外,就停留在「六方會談」這一救命稻草上了。
妥協對談才是解決之道
解鈴還須繫鈴人。手握朝核危機大門鑰匙的美國,當務之急既不是尋求那種除了使局勢升級別無益處的擴大制裁,也不是其部分智囊所謂加大向中國施壓力度這一餿主意,更不是日本主張的將朝鮮重新列入「支恐」名單這類愚蠢做法,而是如何盡快下決心和朝鮮對談,這才是朝鮮最需要的。
美國對朝政策既然排除了短期內武力打擊朝鮮和幫助韓國統一半島這一選項,那麼就應回到理性、務實和前瞻的軌道上,確立盡快直接對談的勇氣和決心,同時不放棄六方會談這一多邊機制,確立對朝政策的階段性規劃:第一步,降低軍事對抗力度,減輕制裁禁運力度,加大對朝援助力度,以換取朝鮮重啟核設施去功能化進程;第二步,逐步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美朝對話機制,謀求互設臨時外交機構;第三步,研究並確定建交談判和去核化的同步計劃;第四步,美朝建交並締結和平協定,徹底實現半島無核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