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心戰室》 股壇自由人
金融市場近日的熱門話提就是,目前滯留在本港的大量熱錢,何時會流走?熱錢一旦流走,對股市會有些什麼影響?大家有這些擔憂是有一定理由的,因為當港元兌美元逼近金管局7.75的強方兌換保證上限,金管局便需向市場注資干預,令本港銀行體系的結餘增加。就在銀行結餘增加的同時,本港股市也由當時的底位回升。有關情況令市場人士,甚至專家都相信,只要觀察港匯對美元的價位,或熱錢的流入流出,就可預測股市的升跌。
不過,筆者認為,這可能只是大家一廂情願的看法。以筆者的愚見,港匯或銀行體系結餘和股市有的只是間接關聯,或可說是附帶關係,而不是直接有影響的。
港匯斷市非百發百中
此話何解?我們首先從熱錢流入談起,這現象可比作存錢入銀行,再兌換成所需要的貨幣。無可否認假如我們希望買入股票,首先就要完成這兩個動作,但不等於做這兩個動作就一定是為了買股票:可能我們只希望存錢入銀行賺取利息,又或認為錢放在銀行會比較穩陣。大家要留意的是,存款或提款和買入或沽出股票是可同時進行。
說得清楚一點,就是:當大戶希望沽出股票時,則同時存入熱錢,引致港匯上升,令大家以為股市會升,大戶則在高位派貨;當大戶想買入股票時,同時提取多餘不需買股那部分的資金,引至港匯下跌,令大家以為股市會跌,大戶則大執平貨。簡而言之,大戶是利用大家自以為「百發百中」的「港匯斷市法」,將大市舞高弄低,高沽低吸。
筆者這個看法,有一事實可以佐證。2007年盛傳實行港股直通車,恒指由萬九點升至三萬點,但期間港匯一直在7.79至7.82之間浮動,並不見得太貼近強方保證上限7.75。所以,凡事不應只看表面,尤其是香港這個鱷魚潭。 freewalkmarket@yahoo.com.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