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奈良與揚州之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圖)中國發行的《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郵票。(下圖)日本發行的《唐招提寺金堂》郵票。

司徒一凡

 近日見有報道稱,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日本館內,將展出日本國寶——鑒真和尚塑像。世博會結束後,該塑像還將專程送到揚州的鑒真紀念堂內繼續供人瞻仰,此乃繼一九八零年四月鑒真塑像首次返鄉「探親」後的第二次。這尊珍貴的鑒真和尚塑像,就供奉在位於日本古都奈良的唐招提寺內。

 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寺內有金堂、講堂、戒壇、鼓樓、禮堂、開山堂(又名御影堂)等一組具有中國盛唐風格的建築物。它是由我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688年至763年)第六次東渡日本後,於天平寶字三年(759年)開始親自主持建造的,大約於770年竣工,是現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被確定為日本國寶。寺院大門上匾額「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謙女皇仿王羲之、王獻之的字體所書。

 金堂是寺院的主殿,建於一米高的石台基上,座北朝南,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簷廡殿頂,由鑒真弟子如寶建造完成。金堂內供奉着金色的主佛盧舍那佛像,高三米七,為奈良時代特有的脫乾漆造,其兩側高五米多的千手觀音佛立像和高兩米的藥師如來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三尊大佛像前還有梵天、帝釋天兩尊小像和四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內還有平安初期大日如來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盧舍那佛像、千手觀音佛像、藥師如來佛像都是日本的國寶。

 金堂後面是面寬九間、單簷歇山頂的講堂,也是日本的國寶。它原是建於八世紀初的平城宮中的朝堂,在建寺時由皇家施捨,後遷入寺內,為平城宮留下的唯一建築物。講堂內有一尊塗漆加色的彌勒如來佛像,佛像兩側有兩個外形似轎的小亭,是當年鑒真師徒講經之地。講堂庭院裡的藏經室,收藏有一千二百多年前鑒真從中國帶去的經卷。

 寺後部建於1688年的開山堂內,供奉高二尺七寸的鑒真乾漆夾造坐像,面向西方,雙手拱合,結跏跌坐,團目含笑,兩唇緊斂,是由弟子思托「模大和尚之影」塑造的,表現鑒真於七六三年圓寂時的姿態,也被定為日本國寶,每年只開放三天供人瞻仰。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為御影堂繪製的六十八幅屏障壁畫陳列其中,包括《雲影》、《濤聲》、《黃山曉雲》、《揚州薰風》、《桂林月宵》、《瑞光》等。

 堂前有鑒真墓,植有來自中國的松樹、桂花、牡丹、芍葯、「孫文」蓮、「唐招提寺」蓮、「唐招提寺」青蓮、「舞妃」蓮、「日中友誼」蓮以及來自鑒真和尚家鄉江蘇揚州的瓊花等名花異卉。

 在經堂和講堂之間,東邊是鼓樓,西邊為鐘樓。鼓樓是樓閣式建築,上下兩層都有平台環繞。鼓樓往東是禮堂。寺內還有地藏堂、三曉庵、本願殿等建築。一九九八年,包括唐招提寺在內的「古都奈良文化財產」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1963年鑒真和尚圓寂一千二百周年時,中日兩國有關部門商定,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並在揚州的大明寺內建造鑒真紀念堂,由我國建築大師梁思成親自主持設計。因當時國內留存的唐代建築實例太少,故梁先生專程赴日本參觀唐招提寺和其他古建築,並結合我國唐代廟宇建造風格,精心設計了這座紀念堂。它於1973年動工興建,第二年竣工。紀念堂的正殿仿照日本唐招提寺金堂的樣式,只是將面闊由七間改為五間。正殿中央也有鑒真和尚坐像,是揚州雕塑家劉豫按照日本唐招提寺的原像塑造的。

 日本郵政曾於1977年1月20日發行第二次國寶系列郵票第二集,其中就有一枚是「唐招提寺金堂」。廿五年後,它又出現在日本於2002年7月23日發行的世界遺產系列第八集郵票上。作為中日友好的象徵,金堂也出現在我國1984年9月24日發行的《中日青年友好聯歡》之「一衣帶水,友好鄰邦」郵票上,其中還有代表中國的西安大雁塔,與唐招提寺同屬唐代建築。而揚州鑒真紀念堂建築、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像、鑒真東渡日本的寶船等景物,則可以在我國於1980年4月13日發行的《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郵票中逐一目睹它們的風采。這些精美的郵票成為人們了解相關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等課題的另類媒介,值得仔細觀察、慢慢品賞。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在邊城望大陸 (2009-06-17) (圖)
開卷有益‧讀書札記兩篇 (2009-06-17)
豆棚閒話‧揚州.東閣.官梅 (2009-06-17)
古典瞬間‧「秦晉之好」未必可稱道 (2009-06-17) (圖)
亦有可聞‧奈良與揚州之間 (2009-06-17) (圖)
歷史與空間‧「犬儒」與「猛士」的青春 (2009-06-16) (圖)
古典瞬間‧慈禧太后與故宮古樹的傳說 (2009-06-16) (圖)
豆棚閒話‧不要讓偏激為道德守夜 (2009-06-16)
人文世相‧作為詩人的汪曾祺 (2009-06-16)
亦有可聞‧政府官員更應該知道「文化遺產日」 (2009-06-16) (圖)
歷史與空間 :獄莫大於人命 (2009-06-13) (圖)
豆棚閒話:厚重讀書 讓人厚重 (2009-06-13)
文化觀察:天后也出書 (2009-06-13) (圖)
知「仁」論「勢」曹仁超 (2009-06-13) (圖)
文訊:如何從中國漢字獲取心靈滋潤——《從心說起》新書分享會 (2009-06-13)
父親節的書 (2009-06-13)
我與父輩 (2009-06-13)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2009-06-13) (圖)
聆聽父親 (2009-06-13)
爺爺的微笑 (2009-06-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