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傅自應(右)出席國新辦記者會。 中新社
【本報訊】綜合中新社、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雪穎12日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今日出席國新辦發布會,介紹了當前中國面臨的外需形勢及進一步穩定外需政策措施等情況。他表示,一方面,國際經濟前景還不明朗,外需下滑壓力仍然很大;另一方面,擴大內需在短期內還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很難完全彌補外需大幅萎縮帶來的影響。因此下一步將繼續穩定外需,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着眼,亦會更加注重結構調整。
傅自應還列舉了外需面臨的三大不利因素,包括:短期內國際經濟復甦的可能性不大;歐美居民消費模式在發生改變;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
全球復甦前景未明 外貿連跌9月
據介紹,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從去年11月起,中國外貿結束持續7年的較快增長,到今年7月份,已連續9個月出現下降。
傅自應透露,今年前7個月,內地進出口額達11,467億美元,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6,271億美元,下降22%;進口5,196億美元,下降23.6%。單獨以7月份計算,出口同比下降23%,進口同比下降14.9%,環比則雙出現「雙增長」,延續逐月回穩態勢。
為進一步穩定外需,傅自應表示,政府未來將深入落實穩外需、保市場、保份額的政策措施,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出口結構,重點促進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努力保持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
海外份額逆市增 全年望保2萬億
不過,雖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但在全球貿易都在下降的背景下,中國的降幅較其他國家還要小一些,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的貿易份額有所上升。傅自應表示,中國今年進出口總額有望保持在2萬億美元左右。
他續透露說,內地之前採取的一系列穩定外需措施效果好於預期,中國出口歐美日等國家地區的份額有所提高,7月單月出口亦重新邁入1,000億美元高位。
此外,數據還顯示,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正進一步優化,輕紡產品出口降幅明顯低於其他產品,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亦好於總體出口情況。今年1-7月,服裝、箱包、鞋類和傢具出口額分別下降9.1%、8.2%、5.2%和9.8%,遠低於22%的整體出口降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