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民間大師錄:工藝美術大師彭祖述高韻深情刻《紅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本報駐吉林記者 廖一

 七月流火,但進入彭老的家,頓覺涼爽了許多。77歲的老人依然手腳十分麻利,只是由於長年執刀,老人的腰積勞成疾,直起來略顯吃力。

 在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中,像彭老這樣不是科班出身的據說僅老先生一人。由於文革中受不公正待遇被劃為漏網右派,本來從事報業、酷愛文字的彭老沉默了,他拿起了刻刀,把自己對生活、藝術的執蚖P摯愛揮灑在了同樣沉默的石頭上。

靈慧融綜藝 奇志辟鴻蒙

 彭祖述酷愛文學,多年的文字積累使他在審美上具有獨特的情趣。同時他尤喜好繪畫、書法和篆刻。當很多人打麻將、遊戲人生的時候,他卻在陋室悄悄的潛心琢磨。日復一日,日積月累,他具備了一般微刻藝人所沒有的藝術涵養。1992年,退休的老人想把自己的功夫融合起來做點事,他選擇了微刻80回的戚寥生序本《石頭記》。《石頭記》開篇即言,故事原本刻在大荒山青梗峰下的一塊石頭上,後被曹雪芹撰寫成《石頭記》傳入世間成為世人熟知的《紅樓夢》。何不融合自己在文學、繪畫、書法、雕刻多方造詣,將《紅樓夢》雕刻在石頭上,完成一部真正的《石頭記》?

 年逾花甲的彭祖述開始在全國各地尋找石頭。幾年裡,他數十次前往浙江青田、昌化、內蒙古巴林、福建壽山等國內四大名石產地,足跡長達10餘萬公里。尋找途中為石頭吃盡了苦頭。一次,他跟當地的石農上山採石,腳下一滑,跌下山谷,過很久清醒後發現,他大半個身子在一塊凸起的石頭上,小半個身子懸空,往下看,就是深淵,只差那麼一點點,性命休矣。

 不僅付出艱辛,老先生把自己的靈性、智慧、感悟融入繪畫、書法、篆刻,精心構思刻紅樓,每一回立意設計上,都潛心琢磨,達到精當。用他自己的話說,「常是『青燈一盞』,隻身孤影,擁案閱書,臥地觀石,為得一圖,冥思苦想,徹夜不眠。或取意、或取事、或取人、或取景、或取物,殫精竭慮,力揭人生哲理,以啟人自省。」這種對藝術近乎宗教的虔誠,使老人收穫了傳世之佳作。

 《石頭記微刻》,總計60餘萬字,每回一石,加上序言和後記,共刻石82塊,每石除微刻該回全部文字外,將此回的中心思想概括為圖像,布刻於本石之四周,輔以文字說明,作品圖文並茂。於2003年底印成大型精美書冊,並於2004年初由世界教科文組織正式收藏!

 彭祖述談他微刻特點時說到,一是使微刻融書法、纂刻、繪畫、雕刻,裝飾為一爐,以全新的綜藝效果展示於世人;二是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石經刻字雖微,而石書作品宏大;三是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將微刻的書文中心提煉凸現,形成圖像,布刻於石上,使之圖文相輔且又並茂;四是作品的創造價值與收藏價值相結合。

清苦數十載 拒零價收藏

 彭祖述的作品公諸於世後,中國國家博物館幾次要收藏他的《石頭記》微刻。彭祖述拒絕了。國家博物館收藏的理由有三:首先因其作品新穎奪目,推陳出新。目前中國傳統文化從微刻、雕塑藝術到整個藝術界,都存在創新問題,創新是藝術的生命之本。彭祖述的作品,超越了傳統,又植根於傳統;第二,作品在打破民族傳統技法引進現代、包括西方工藝美術手法上找到了有機結合點;第三,作品本身融入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使其散發出永久的魅力。因此可作為國寶,具有永久收藏價值。但因為要無償收藏,彭祖述拒絕了。彭老說:「國家博物館要收藏,是我的榮幸。按理我應該主動捐出去。但十幾年來,我一直靠工資生活,所刻石頭有的靠微薄的工資從老伴手裡拿出來,多數靠親戚朋友的資助購買。這些年來,除這些費用外,還有其他雜費等欠了一些債,我不能自己義捐了之,所以很苦惱。」5年前,有海外收藏家想收老先生的《石頭記》,老人說:「我不想讓自己的作品流落在海外,希望杯國內的收藏家收藏,包括港、澳、台,更希望有人出成本價捐給國家博物館。」

 彭祖述目前組建了大師工作室,定期指導徒弟。同時創建了吉林省工藝美術協會,他說,我這個年紀,多帶幾個徒弟比自己刻東西重要。他喜歡長白山的石頭,想把吉林的石頭做成品牌,並在為此努力。

相關新聞
區均祥 地水南音的知音人 (2009-09-02) (圖)
民間大師錄:工藝美術大師彭祖述高韻深情刻《紅樓》 (2009-09-02) (圖)
鄭培凱做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2009-08-26) (圖)
時事造雜家 (2009-08-26) (圖)
鄭培凱 簡介 (2009-08-26) (圖)
扮洃盧海鵬 舊瓶還要裝新酒 (2009-08-19) (圖)
王家敏 畫神像的女兒 (2009-08-19) (圖)
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 獨行俠的天上人間 (2009-08-12) (圖)
關於小行星的命名 (2009-08-12)
建築遊人 許允恆 (2009-08-12) (圖)
朱六成 從藝四十載 與病魔共舞 (2009-08-05) (圖)
鍾燕齊甘拾「垃圾」 讓政府埋單 (2009-08-05) (圖)
白先勇承傳國粹 一往情深 (2009-07-29) (圖)
文化復興靠教育 (2009-07-29) (圖)
白先勇談《白崇禧傳》重學中國近代史 (2009-07-29) (圖)
獨家專訪饒宗頤 學問是最高財產 (2009-07-24) (圖)
孫立川:《文化藝術之旅》源起 (2009-07-24) (圖)
對談者:池田大作 (2009-07-24) (圖)
《文化藝術之旅》新書分享會池田大作 賀詞 (2009-07-24) (圖)
編者按: (2009-07-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