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琉璃,也就是玻璃。玻璃的精品既稱人造水晶,在台灣便叫琉璃。台灣的琉璃沒有水晶的精細,但在藝術創意上卻又有過之。水晶一般都是晶瑩剔透,以奧地利產的鵝嘜水晶藝術品最著名,行銷全世界。歐美、澳紐也有水晶藝術品出產,但未如鵝嘜的風行。
琉璃工藝品,在香港所見,似乎大多為台灣產。最著名的有「琉璃工房」,在港有專門店。這一次我們在台北參觀的卻是另一家叫「琉園」的,據說產品可與「琉璃工房」抗衡。我們沒有作過市場調查,不知就裡。但有競爭便有進步,「只此一家」的商品,對消費者來說,是不利的。
琉園在廠房的二樓設有「琉園水晶博物館」,要購票入場,票價新台幣一百,合港幣二十五。但憑票未能在購買產品時作抵償現金之用。雖是區區之數,但應是推銷術之一,該店何以未見及此?
水晶博物館的展品不太多,但有些是精品,尤以捷克產的最為精彩。生產鵝嘜的奧地利產品卻欠缺。除捷克外,是意大利和美國的較多。看來此博物館收集展品並不充分。我在二十多年前初遊捷克時所購的鏤金圓花瓶便頗名貴,足可作為展覽之用。六年前再遊,發現捷克藝術玻璃產品已貴十倍。緣由是二十多年前該國頗為封閉,遊客不多。數年前已全面開放,捷克玻璃聞名世界,自然「吊」起來賣也。
其中有一鎮館之寶,是一長方形的水晶玻璃,內有灰色圖案,側看顯出立體景象。但我們卻認為其側的一藍色吊腳女郎像,造型奇特,更為搶眼。
繼去參觀其熱工吹製示範。只見工藝師把一團玻璃熔液一吹一轉,逐漸成形,但開頭不知所製何物,直至經切割,才知是製造一個藝術盤子。
最後當然免不了到小賣部選購小件的藝術作品,每人一至兩三件,又為台灣消費作出貢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