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宜隆 教育學院社會學系研究助理
金融海嘯已過了一年,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仍未見改善。教資會的數據顯示,8大資助院校的08年畢業生,仍有6.8%失業或待業。大學為了加強對畢業生的支援,舉辦了不少的就業講座和工作坊,希望學生能掌握更多的求職資訊。但這些活動真的有助改善畢業生的出路嗎?
大學生傳統的觀念,是盼望畢業後能「搵份好工」,但畢業的出路除了就業之外,還有的是創業。香港大學生的創業率,相比其他鄰近地區較低,歸根究底,這是因為學生對創業的信心及能力不足,與香港高校缺乏創業教育,不無關係。
香港的高等教育缺乏創業相關的學系和課程體系。相對美國,創業課程已成為學位課程的其中一部分,學位範圍包括人文學科以至工程及科學;高等院校更建立創業教育的專門部門和課程體系。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為例,大學成立創業領袖學院,確立了跨學科的創業教育方式,目標是確保每位學生能參與針對性的創業課程。學院亦和各院系的就業服務辦公室合作,在舉辦的活動內加入創業理想,指導學生的職業規劃。由此可見,美國創業教育的發展已甚具規劃。
即使在國內,高校的創業教育也早已逐步發展。2002年,教育部確定了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高校,作為創業教育的試點,探索中國創業教育的模式。可見不論在國內外,創業教育在高校已經不斷在發展。
綜觀香港高校的創業教育,仍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況。回顧不少國外研究顯示,創業教育有助加強學生的創業知識、意識及動機。香港高校可以藉創業教育來提高創業率,改善大學生的就業情況,甚至促進經濟的轉型。盼望未來各大專院校能共同推廣創業教育,為芸芸學子另闢前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