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的和平崛起與「軟實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作者認為,港澳回歸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是中華民族振興史上的大事。「一國兩制」實際上蘊藏了「軟實力」的內涵。新華社

楊志強 資深評論員 香港工商專聯會創會會長

 中國從不像美國那樣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道德觀念強加於別國,不在別國強行推行自己的政治體制,提供經援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更不會訴諸武力解決爭端。在國際輿論的視野裡,中國已經是以其發展路徑具有普適性的國家。中國的經驗或中國模式被接受為一種「軟實力」,從而對國際社會產生吸引力。

 「軟實力」這個名詞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上個世紀末提出的,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軟實力」概念一經提出,便在世界範圍內得到積極響應,世界各國紛紛研究並認真謀劃提升自己的「軟實力」。

 實際上,「軟實力」運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古代早已有了類似觀念。《周易》中早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說法。《孫子兵法.謀攻篇》提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漢語「文化」一詞,本來含義,就是以文化來影響和教化人。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在治理國家和處理與鄰國及周圍民族關係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中國疆域和中華民族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之所以能夠不斷壯大,中國文化的「軟實力」發揮了關鍵作用。

新中國重視「軟實力」建設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其實一直重視「軟實力」建設,並發揮了重要作用。在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上,中國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新中國「軟實力」走向世界並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標誌,如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深入人心,成為公認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這是中國「軟實力」建設的一大重要成果。歷經國際風雲變幻,中國始終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堅定奉行者,這也是中國擁有越來越多朋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朋友的重要原因。開放包容的胸懷以及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讓中國走向世界的步伐加快,也讓中國獲得了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突破口。和平崛起是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作出的重要戰略決策,是對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的深刻認識,以及對中國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繼承發揚。改革開放既大幅提升了中國的硬實力,也增強了中國的「軟實力」。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軟實力」大為增強。包括:中國的國家形象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世界對中國文化持歡迎態度;從根本上消除了「十年動亂」造成的精神惡果,繼承、培育、更新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中國的模式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軟實力」的測定,不像「硬實力」那樣,可以有一些具體指標或量化數據,但我認為,觀察中國「軟實力」的增強,可以選擇具體的例子或不同的角度,例如:港澳回歸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金融海嘯中中國的表現。

落實「一國兩制」 提高國家「軟實力」

 港澳回歸成功實踐「一國兩制」,是中華民族振興史上的大事。「一國兩制」實際上蘊藏了「軟實力」的內涵。首先,「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兵不血刃收回港澳,除了「硬實力」強大起來外,「軟實力」影響力的擴大是一重要因素;其次,「一國兩制」為國家之間解決歷史遺留的主權、領土問題開闢了一條和平道路,體現了利益兼顧、各方共贏的公平理念,樹立了中國構建和諧世界的典範;再次,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兩岸和解提供了示範。繼續成功落實和維護「一國兩制」,是提高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一環。

 汶川大地震,天地不仁、山河開裂,中華民族卻變得前所未有地團結,災難中爆發出中國強大的「軟實力」,充分展示中國民族的凝聚和國格的提升,贏得了世界的普遍讚譽。國際輿論認為,感動世界的不是地震本身,而是中國人在面臨災難時所顯現出來的民族精神,13億人共克國難的經歷「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格」,「中華民族在抗震救災中表現出的精神與力量,將使它在前進的道路上堅不可摧」。

 北京奧運在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的同時,又充分體現「同一世界,同一夢想」的和諧理念、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源自西方的奧林匹克運動第一次來到中國,在人類普世價值中融會了和諧、團圓、吉祥、生生不息等中華文化元素,極大地豐富了奧林匹克精神,為人類文明進步匯聚了更多的智慧。北京奧運重塑禮儀之邦泱泱大國的風範,兼收並蓄,善鄰懷遠,加深了中華文明「軟實力」對世界的影響力。

 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國推出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並提出了加強國際合作、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中國講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並不是關起門來不搞國際合作,而是致力於推動應對危機的國際合作,努力提高國際社會應對危機的效率與經濟合作的水準。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表示:「中國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措施和做法令人敬佩。」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貢獻重大,也提升了中國「軟實力」對世界的影響。

 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文化軟實力」、「文化創造活力」、「文化生產力」等嶄新名詞頻頻出現,顯示中國已確立從國家層面推動發展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戰略。中國在走向和融入世界的過程中,積極構建「軟實力」,內政外交中表現為堅定的奉行對外和平、對內謀求和諧、對台海兩岸謀求和解的戰略方針。

中國傳統文化具世界意義

 在中國和平崛起軟實力的塑造中,中華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是可利用也必須利用的寶貴財富。「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等傳統文化理念,逐漸得到世界許多國家的認同,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意義。中國還應向世界展示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無窮智慧、無限魅力和極強的普世價值,這是吸引世界、可以產生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的巨大力量。

 中國軟實力的提升之路,注定與美國不同。美國的軟實力,體現為一個強勢的、咄咄逼人的、唯我獨尊的文化。而中國的潤物細無聲式的文化,是美國無法相比的。近年來,美國先是在反恐戰爭中濫用硬實力,導致其影響力和聲望下降,也就是「軟實力」下降。其次,源自美國的金融海嘯,曾經風行全球的「華爾街文化」宣告破產,美國金融信譽和道德備受打擊,「美國發展模式」遭到質疑。

 中國從不像美國那樣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道德觀念強加於別國,不在別國強行推行自己的政治體制,提供經援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更不會訴諸武力解決爭端。在國際輿論的視野裡,中國已經是以其發展路徑具有普適性的國家。中國的經驗或中國模式被接受為一種「軟實力」,從而對國際社會產生吸引力。在全球化時代,要有效地維護國家的主權,增強國家的實力,僅有經濟的和軍事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政治的、文化的和道義的力量,這裡也包括中國的發展經驗和發展模式。

相關新聞
中國的和平崛起與「軟實力」 (2009-09-22) (圖)
中文在香港應有的地位 (2009-09-22)
要銀行加利率並無必要 (2009-09-22)
鼓吹分裂 絕不允許 (2009-09-22)
只宜淡化不宜搞大 (2009-09-22)
空喊城規「民主」 (2009-09-22)
港須拆牆鬆綁增加競爭力 (2009-09-21) (圖)
香港愛國者的左中右 (2009-09-21)
「總辭」是為爭權而不是政改 (2009-09-21)
全球復甦不同步的影響 (2009-09-21)
北水南流帶旺地產 (2009-09-21)
百花齊放還是傾軋分化 (2009-09-21)
國慶60年:大歷史和大文化思考 (2009-09-19) (圖)
達賴喇嘛在美遭遇挫敗 (2009-09-19)
美國令當今世界很不安寧 (2009-09-19)
迎國慶超長黃金周 (2009-09-19)
美國為什麼總怕「威脅」 (2009-09-19)
反對派鬥「激」醜態百出 (2009-09-19)
反對派「五區總辭」五大謬誤 (2009-09-18)
實力才最有說服力 (2009-09-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