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8年,中國鋼產量突破5億噸,產量比美國、日本、俄羅斯產量總和還要多。圖為09年9月2日,內蒙古包頭鋼鐵集團在生產百米無縫鋼軌。 新華社
鋼鐵業是一國工業的脊樑。1949年,中國鋼產量還不到16萬噸,人均不足300克,連一把菜刀都打不了。
「沒日沒夜地煉鋼,家裡的鐵鍋、秤砣都拿去了,就為了1,070萬噸鋼的目標,結果還是落空了。」原冶金部退休幹部谷月還記得1958年大煉鋼鐵的那段日子。近似荒唐的歷史鏡像,折射出人們對鋼鐵大國的渴望。「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如今鋼產量已世界第一。」谷月說。1996年至今,中國鋼產量穩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國鋼產量突破5億噸,產量比美國、日本、俄羅斯產量總和還要多。
不過,目睹鋼鐵業發展歷程的「鋼鐵老人」—從業近50年、曾任首鋼董事長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如今對世界首位的鋼產量已不再感到興奮,他考慮更多的是鋼鐵業中存在的問題。「鋼鐵業近年來存在着產能過剩、結構不合理的突出矛盾。」從新形成的生產能力看,今年底鋼產能將達6.6億噸左右,但預計需求不足5億噸,亟待擺脫產能過剩的困境。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國家已出台了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控制總量、淘汰落後、聯合重組、技術改造等為重點,力促鋼鐵業由「大」變「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