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親歷改革30年 驚嘆換了人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帶隊為京奧聖火傳遞打氣。 資料圖片

 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心雖嚮往新中國,但香港土生土長的譚耀宗,卻要等改革開放後,才首次有機會踏足北京,親身感受當時內地經濟躍躍欲飛的氣息。回望過去30年與內地的交流,他坦言,與當時相比,現在的內地轉變巨大。「當時,內地人根本不知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絕大部分都無到過香港,認識很少,眼光比較窄,不知道外面的新事物;今時今日,內地經濟環境完全不同了,追求的有時比香港人還高。」

當年惠州探親 跋山涉水

 首次惠州探親,艱辛重重,跋山涉水,幾度轉車方抵家鄉,譚Sir憶說,當時感覺家鄉比較貧窮落後,鄉親生活也很艱苦,物質比較缺乏。參與工會後,譚Sir又參加工會旅行,「回家鄉的那條路,只是第一接觸的感覺,而工會層面則有不同,會看多些建設性的東西。」當時去肇慶七星岩,大家一去到就感到風景很靚,未見過這樣的山水美景,感覺到山河如此秀麗。

 改革開放打開了對外的大門,亦打開了香港工會與內地的交流。譚Sir說,開放後,工聯會不時都組織不同行業工會去內地作交流,記得當時帶過電梯工人回內地,教內地人如何修理電梯,如何用零件、維護,「當時內地的電梯廠只有天津一間」。

如今工會訪京 包機往返

 如今每年不時往來京港,回望首次訪京,譚Sir至今仍記憶猶新。「改革開放後,初期大家嚮往去北京,因為開放前去北京幾乎是無可能的事。首先,大家就想去北京,當時我在工聯會負責文化康樂活動,所以搞了許多北京旅行團,很受歡迎,一個星期去一批,每批上百人,連續搞了30多批,包架飛機去。一架接一架包機。」

酒店見證變遷 天壤之別

 他憶說,當時難的是搵酒店和安排交通,北京當時沒有多少酒店,只有北京飯店。為了便宜,又要滿足會員需求,走去搵招待所,最終找到間名叫外國留學生招待所。雖然環境不錯,但大家仍然有些不習慣,因為房間裡沒有洗手間,要用公眾浴室。至於交通就更麻煩,「鐵路又極不方便,沒有直通車,但當時航班很少,要包機。」

 不過,雖然訪京不易,但所見所聞卻令他印象深刻,「初去時,對北京第一感受是很宏偉,天安門、長城都很宏偉,接觸到的北京人亦不錯,不是凡事講錢,大家帶著感情去交流。」

相關新聞
涉性騷擾下屬 甘乃威曖昧否認 (圖)
甘乃威回應記者問題重點 (圖)
民主黨「家風」敗壞 詐騙召妓婚外情樣樣齊
何俊仁欲閉門自查 回避交代
曾鈺成:立會將認真處理
港人棄285萬月餅 高達270幢國金 (圖)
港人度中秋的碳排放量 (圖)
中秋垃圾微減2.65噸
中秋翌日垃圾及煲蠟比較 (圖)
范太連續多年幫剷蠟 (圖)
熒光棒漏液體 兩人灼傷眼 (圖)
深養老院度中秋 9成長者獨對月 (圖)
港長者入住 兩年增3倍 (圖)
兒孫獅舞動地來 院友阿伯樂開懷 (圖)
制約難題多 婆婆淚沾襟 (圖)
健忘先忘憂 體諒換體康
海邊3米巨浪 吞噬好青年 (圖)
近期水上活動奪命意外 (圖)
熬夜醉酒游水 隨時沒頂
墮電梯槽慘案肇因 10噸泥頭壓塌工作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