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無六方會談難破朝核僵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09]     我要評論

張智新

 10月4日到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朝鮮進行了為期3天的正式訪問。這是自從2006年10月朝鮮進行首次核試驗以來的3年來,中國高層首次訪朝。更為重要的是,這也是在今年5月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並宣佈退出六方會談後,中國領導人首次高調訪朝。

朝美對談仍是關鍵

 對於這個背景的深刻內涵,再沒有人比金正日更能理解和體會的了,所以他一如既往地在「面子」上做足功課:異乎尋常甚至超規格地親自接機(他是朝鮮國家元首,溫總理則是中國政府首腦);組織數十萬軍民夾道歡迎;陪同觀看他親自指示重排的歌劇《紅樓夢》;陪同出席中朝建交六十周年活動暨中朝友好年閉幕式,並觀看大型團體操《阿里郎》;繼內閣總理金英日、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後,親自與溫總理舉行長時間的雙邊會談……

 在熱烈隆重的氛圍中,兩位領導人在鄭重向世界宣示一個確定不移的事實:無論朝核問題如何坎坷曲折,無論外部力量如何猜測、懷疑抑或分化,中朝兩國間的友誼與友好合作關係沒有也不會發生改變。這是包括朝核等在內的東北亞安全等所有議題的根本前提。

 撥開面子外交的紛繁熱鬧,透過與金正日的會談等,溫家寶此訪帶回了朝方關於朝核問題的重要信號,認同半島無核化這一終極目標;願意通過談判解決僵局;通過朝美雙邊會談,朝美之間的敵對關係必須轉變為和平關係;朝方願視朝美會談情況,進行包括六方會談在內的多邊會談。透過這些表示可見,朝方既沒有如此前媒體所預言的那樣直接宣佈重返六方會談,但也沒有再像年初那樣堅持所謂「永遠退出六方會談」。

 由此可以斷言,在金正日目前的朝核答案中,美朝對談優先於其他多邊會談,其他多邊會談優先於六方會談。所謂「其他多邊會談」,最大的可能無非是「中朝美」三方或者「中朝美俄」四方。當然,也不排除朝方願意單方面同韓美日三國舉行多邊會談。不過,所有這些多邊會談,均不及美朝對談重要和緊迫。

僵局依然難以打破

 其實,朝鮮的上述信號並不陌生,自從年初朝鮮試射衛星以來,其主要立場即是如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朝核各方如何回應這些信號。

 對於朝鮮拋出的橄欖枝,自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8月4日訪朝開始,奧巴馬當局就已作出了表面上看似矛盾、實則一體兩面的回應,即一方面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地強化對朝制裁,另一方面敞開與朝鮮對談的大門,同時始終兼顧自己盟友韓日兩國以及中國等的立場和關切,將美朝對談視為六方會談的途徑、手段而非優先目的。鑒於布什時期的教訓,以及對金正日健康狀況好轉並繼續穩掌政權的判斷,美國作出如此反應的目的十分明確:朝鮮必須要為自己此前的「挑釁」付出相應代價,在國際社會一致而切實的制裁壓力下重回談判桌,並且在談判中作出不可逆轉的棄核承諾和行動。

 9月底,在美國出席系列峰會的韓國總統李明博拋出了「大妥協」方案:國際社會以保障朝鮮安全、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為條件,換取朝方放棄核武器,最終實現韓朝關係正常化。結果不僅朝方直接拒絕,美國也反應冷淡。不過,任何排斥了韓國的雙邊或者多邊會談,韓國都無法接受,美國也很難應允。

 同樣,新上台的日本民主黨政府雖然有意改善日朝關係,也有日朝直接接觸的衝動,但仍只能唯美國馬首是瞻,六方會談無疑仍是其最理想的選擇。俄羅斯此前也已多次重申對六方會談的堅持。

 透過溫總訪朝帶來的朝核信號可見,由於朝鮮未能無條件立即重回六方會談,短期內打破朝核僵局的希望恐難一蹴而就。

相關新聞
「六項產業」須結合珠三角綱要 (2009-10-09) (圖)
達賴牌為何貶值? (2009-10-09)
無六方會談難破朝核僵局 (2009-10-09)
施政報告應加強精神復康服務 (2009-10-09)
中朝重申友誼 (2009-10-09)
尤伯連納給金融改革者的啟示 (2009-10-09)
陳水扁告洋狀 正式終結「台獨」 (2009-10-08) (圖)
廣深港高鐵不是台灣高鐵 (2009-10-08)
及早改善路面空氣污染 (2009-10-08)
「總辭」的如意算盤 (2009-10-08)
傳媒惡勢力清除異己 (2009-10-08)
在錯失中學習成長 (2009-10-08)
竭盡所能消除尷尬 (2009-10-08)
中華兒女任重道遠 (2009-10-07) (圖)
反對實施最低工資條例的意見 (2009-10-07)
《香港通志》應考慮官修或半官修 (2009-10-07)
考察中歐三國點滴 (2009-10-07)
中俄建交四百年 (2009-10-07)
G4比G20可取 (2009-10-07)
香港居民身份認同:從虛妄到真實 (2009-10-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