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情話紫釵
——第38屆香港藝術節
文:尉瑋 圖:香港藝術節提供
第38屆香港藝術節將於明年二月開幕,日前藝術節公佈了全部節目詳情,本版與觀眾搶先看,明年二月有甚麼好節目。
香港藝術節行政總監何嘉坤說,明年的藝術節,體現出一種「理想」的追求。「芭蕾舞劇《唐吉訶德》裡面,有主角對社會的一種理想;《情話紫釵》是對愛情的理想;《碼頭風雲》是對自己的事業、對做人的理想;《暴風雨》是對理想社會的理想;《向Nina Simone致敬音樂會》是對藝術與生活的信念;薩頂頂,是對不同藝術門類、風格的融合、創新的一種信念。」
理想生根於何處?
打開第38屆藝術節節目指南,開幕之作是《百年回顧八和鳴》,一眾名伶一字排開,百年難得一遇的熱鬧風景。然後,優美的崑曲款款而來,那一頭,南蓮園池香海軒又響起裊裊的南音來。
向傳統致敬,向精粹致敬。第38屆香港藝術節,傳承創新的意味尤其濃。
從傳統出發
不久之前,粵劇被列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香港首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明年二月,香港八和會館「傾館出動」,集三十多位名伶,一百多位戲曲人才,一連三晚不同劇目,呈現最原汁原味的粵劇傳統。
甚麼是最原汁原味?例戲配正戲。所謂的例戲,指的是每台戲例必上演的經常儀式及劇目。傳統例戲有《六國大封相》、《天姬送子》、《賀壽》、《碧天賀壽》、《跳加官》、《祭白虎》、《玉皇登殿》、《觀音得道》與《香花山賀壽》。傳統中,例戲很少單獨上演,往往作為正式演出前的一個「前菜」,製造一些熱鬧氣氛。這些例戲劇目,保存下來的都已有百多年歷史,實際上是粵劇的精華所在。
在《百年回顧八和鳴》的三晚演出中,觀眾可以重溫例戲的風采,當然亦少不了《六郎罪子》、《胡不歸》及《帝女花》等經典戲碼。
另一邊,白先勇與江蘇省蘇州崑劇院,帶着重新打造的崑劇經典《玉簪記》再臨香港。《牡丹亭》主創的原班人馬,董陽孜的書法及奚淞的繪畫藝術,以及古琴名家李祥霆演奏的唐代古琴「九霄環佩」,都將營造出不一樣的崑曲意境。除此之外,還有兩齣崑劇戲寶—《釵釧記》與湯顯祖四齣名作《玉茗堂四夢》折子戲,以饗戲迷。
戲曲之外,藝術節將幾近失傳的南音藝術搬上舞台。走出劇場,來到清幽古典的志蓮淨苑南蓮園池,聽三個女子婉轉吟唱這歷史久遠的廣東藝術,將會是一次洗滌心靈的愉快旅程。 參加演出的三位女藝人分別代表着南音的三種風格三個年代,她們分別來自粵港澳,包括香港唯一的南音女演唱家唐小燕。
走出對於傳統的緬懷與欣賞,喜歡新銳創新的觀眾同樣不會失望。明年藝術節的音樂節目尤其有些新意思。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重量級星級樂團與曲目外,蓋.巴克爵士樂隊將帶來《莫扎特JAZZ計劃》,抽取莫扎特歌劇人物原型奏成《莫扎特Jazz組曲》之餘,更把歌劇《魔笛》變成以紐約黑幫為主題的爵士樂作品。莫扎特與JAZZ?化學反應一觸即發。另外,鋼琴家米凱.路迪與舞台演員彼得.健力士合作的《鋼琴戰曲》也令人欲罷不能。作品以音樂劇場的形式呈現,音樂與說書相結合,在蕭邦與同名電影主角原型、波蘭鋼琴家斯碧曼的作品旋律中,重現戰火下的動人故事。
除此之外,藝術節將延續「亞太舞蹈平台」的舞蹈實驗,埃克森美孚新視野也將一如既往將本地藝壇的傑出新人帶上舞台。傳承與發展,一條時間線蜿蜒而來。
本地劇 夠薑
藝術節的戲劇類節目份量十足重,馬林斯基歌劇團帶來布列頓的巔峰作品《碧廬冤孽》;英國劇壇巨將伯科夫亦將八項奧斯卡得主電影《碼頭風雲》搬上舞台;內地「牛導」林兆華將老舍的五則短篇小說首度搬上舞台,在香港作世界首演……不過,除了這些每年都震撼一下觀眾神經的大師傑作外,明年藝術節香港本土的戲劇新作亦十分吸引眼球,其中主打的,是「桂冠導演」毛俊輝(毛Sir)離開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職位後的首齣創作《情話紫釵》,邀請華麗班底,挑戰多種表演形式,在舞台上大膽實驗。
這部作品被稱作「愛情觀劇作」,毛Sir取粵劇經典《紫釵記》為創作起點,探究「忠貞不二」的傳統愛情觀在今日世界中的意義與價值。林錦堂與胡美儀演出的李益與霍小玉,以及謝君豪與何超儀所扮演的現代男女,在舞台上屬於不同時空,卻互相映照。
作品定位為「音樂劇場」,除了重現《紫釵記》中的優美唱段,也請來高世章創作與之呼應之現代音樂。整個表演「跨度」極大,從古裝的、粵劇式的表演,到現代劇場的表演;從中樂到西樂、由古至今……毛Sir說:「並非要讓觀眾入場看一場粵劇,這絕對是一個現代戲。」這個「現代」,透露了作品的時代基調,也表達出對處理手法的定位。多種元素共冶一爐,毛Sir不諱言,這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一次「野心之作」。
更大的驚喜來源於編劇,《無間道》編劇莊文強、麥兆輝再次攜手,獻出自己舞台創作寶貴的「第一次」。
莊文強說,這次的創作如同盲人一般,摸索前進,他曾嘗試寫出一個很多動作的版本交給毛Sir,卻被定論為舞台上的Mission Impossible,讓他更體會到電影與舞台的大不同。現在劇本仍未最終定稿,他說,「這次的東西很得意,是很organic的一塊東西,我少看舞台劇,但聽聞都還沒有見過這樣的。」又透露,舞台上將有一些「蒙太奇」出現。最終效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毛Sir的作品探討古今愛情觀,無獨有偶,另一齣本地創作《香港式離婚》亦要談談婚姻問題。善於鬼馬幽默的編劇黃詠詩說,在這個作品中將採用「簡潔」的處理方式,少了自己以往的大段經典台詞,卻更多戲味。演出更囊括了羅冠蘭、李鎮洲、黃慧慈、梁祖堯、邵美君等風格各異的演員,可望大殺各方粉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