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禎兆
太太因為工作關係,和外國人去了桂林一趟,回來向我報告。我一看相片,和我年少時揹背包遊廣西的圖片,既相似,又陌生。相似的是那些被揹的背包,但背包下的面孔都不同了—清一色外國人,或許中國人不喜歡揹背包,那是怕扒手的緣故。不過無論如何,桂林陽朔等旅遊點,早已脫離背包歷險的範圍吧。至於陌生,當然不僅是指兩地已發展的城市面貌,而是廣西的遊樂活動,不再只限於「看」那甲天下的山水,而是名副其實的「遊山玩水」。
陽朔自九四年起,被外國人(首先是美國人)發掘為爬山勝地。之後不同國家的爬山一族蜂擁而至。太太鏡頭下的陽朔,除了那條很多中國旅人都會嫌太假的「西街」(滿佈酒吧、咖啡店),還有興坪村內的爬山單車、灕江上的獨木舟、興坪供攀石的峭壁、黑漆漆的岩洞、洞內泥漿地等等,全都是西洋玩法。外國人喜歡來桂林,都是因為便宜;對他們來說,以十分一的價錢可以爬山攀石,五分一的價錢住旅舍,還可以租單車在各景點間穿梭,連巴士費和溝通時間也省卻了,怎能不會成為真正的旅遊天堂。
很多中國人和香港人或會對「西街」式的洋化感到討厭,覺得是人工的、後加的,是為外來人而建的玩意。但這一切的確刺激了當地人的收入,不少農民因為能在街上兜售紀念品,而增加了收入來源。
對外國人而言,這條街比文明城市(如香港)更方便。有外國人在香港久居也吃不慣食物,一來到陽朔玩攀石,喜見處處薄餅和啤酒。香港人聽上去或許覺得好笑,太太試過食物,說味道相當不賴,可媲美香港的高級餐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云云。
除了攀石人,陽朔還住了不少長居於此的外國人。其中一位更在小村莊裡辦起煮食學校,招待學生及遊客,教的是陽朔菜。我看著照片,簡直猶如歐陸小村莊,差異不過是田園檯子上的都是農家菜而已。
陽朔的山水,正在不斷蛻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