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小事化大的「節能燈泡」還在吵得沸沸揚揚,批評和支持者各說各話,沒有一方聽得進不同聲音。這似乎也成了香港社會常態,事無大小,各方面只顧陳述己方立場,講完便算。既不打算研究對方論述是否有理,更無期望可以說服對手。
曾特首在這事件上有意「輸送利益」?相信的人不多,即使那些撰文提控者,也明知這是個「假議題」、政治作秀而已。
曾特首需要「申報」嗎?贊同者相信為數不少。特首以身作則,把已知的親戚利益關係,一一清楚申報,放在陽光底下讓公眾透視,大大增長政府公信力,有何不宜?
特首日理萬機,當然不宜為申報而耗費太多精力。大可編列專表,登記各等親友之營商機構、有償無償工作等等,交付機要秘書保管,定期再向各等親核實,有無增減。偶有疏忽漏報,及時補辦,法理依然有據可容。
今日香港,報紙、電台、電視的論壇篇幅很多,社會不同意見能夠溝通交集的例子卻愈來愈少。各執己見、宣示立場者多;按由說理、虛懷聆聽不同聲音、務求解決問題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了。
戲舉一個例子,模擬並不對焦的七嘴八舌討論事件的可笑。
商鞅拜相立木示信的事件發生在今天的話,很多論者會說,商鞅是個傻瓜,搬巨木何須獎以百金?其他論者會說,商鞅志在示闊,顯揚秦室庫房富有;可能也會有人懷疑商鞅早已預約熟人到城下搬木,領取巨金。
幸好,當年社會還未「濫情」、「理盲」,否則「立木示信」也不會成為流傳千載的「一時佳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