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金銀業首席策略師 史理生
港股近期在23,000點關口屢次受阻,加上「迪拜世界」需要債務重組,大家對亞洲(日本除外)股市的前景都莫衷一是。這裡先看看一位星級分析員的看法。
早在2000及2001年,賀嘉博(Ajay Kapur)還在摩根士丹利任策略員時,已連續兩年獲《機構投資者》雜誌評為亞洲最佳策略員。今年的他,換上韓資證券公司首席環球及亞洲策略師身份。今年初以來,他是個百分百亞洲股市「大好友」,曾經用過「極度走牛」(Maximum Bullish)來形容亞股。最近他卻發出研究報告指亞洲股市的風險正在上升,並建議客戶減少該區的持股。
環球股市牛市未完
這位星級策略師嚷着要投資者減持,是因為亞洲股市在環球股市之中堪稱昂貴。而且差不多所有投資者都看好亞洲,央行的政策亦開始沒有以往那麼寬鬆。
他指出,新興市場的廣義貨幣供應(M2)相對市值的比例,已較一年之前大幅回落,現已重返歷史平均水平,意味坐在「金魚缸」邊等待入市的資金,已大為減少。另外,所謂自由流動性(Free Liquidity)亦由高位回落,意味沒有投向實體經濟的游資開始由高峰回落。
市場對經濟復甦進程各有估算,無論U、W、L或LW形,都各有擁護者,但賀嘉博認為,美國出現雙底(double dip)的機會不太大,在二次大戰之後只發生過一次,是在1981至1983年間;他並有信心明年起企業盈利數據會非常理想,不僅是出於政府的財政政策刺激所致,更是社會的最終需求正在提升。
他指出,經濟動力得以持續,包括來自有錢人的消費、政府的龐大開支、新興市場消費強勁增長,以及明年下半年起企業的資本會迅速回升,原因是企業會陸續回到市場尋找具潛力的投資,以免落後於人。
退市取態寧稍遲勿過早
賀嘉博亦相信,環球具影響力的政府提早退市的機會也很低。原因是中美兩國政府仍致力維持刺激經濟及社會穩定。他說:「這不是科學實驗,這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不能輕易說試一試有關方法成不成功,上一次美國在1937年提早退市,便帶來災難性結果,所以要非常小心界定退市策略怎樣叫『早』。」
筆者大致同意上述的分析,以「泡沫救泡沫」是過去十多年來美聯儲局慣用的手法,今次面對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只是規模更大、落藥更重而已。相信中港股市及樓市經過溫和的調整後,明年會迎來更大的一個資產泡沫。
上周五,美股急跌後跌幅收窄,加上阿布扎比政府宣佈有選擇地幫助迪拜政府渡過難關,料本周港股將出現反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