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2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阻延統一還是奠定三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07]     我要評論

潘國森

 偶然觀看電視播映小學問答比賽,問及哪一場戰役奠定三國鼎立。如果我是參賽者,肯定會回答赤壁之戰這個既定的答案,眾同學亦充滿信心的如此回答得分。可是此說真的妥當嗎?分析戰前戰後的形勢,似乎還不能輕易說曹魏、劉漢(傳統上大多稱蜀漢)和孫吳三方自此之後便成鼎足之勢。

 建安十三年,曹操蕩平北方袁紹父子的勢力之後,揮軍南下荊州。劉表此時病死,長子劉琦出守江夏避禍,次子劉琮近水樓台得以繼承,他瞞蚍B備向朝廷投降。劉備措手不及,慌忙從駐地樊城南奔,又遣諸葛亮去游說孫權合力抗曹。諸葛亮對孫權說:「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這番說詞令人感到赤壁之戰以後「操軍北還」,成就了「鼎足之形」。吳方指孫權,荊方則是劉家。

 此時較有實力的割據力量只剩下西涼馬超韓遂諸部,還有漢中張魯和益州劉璋。如果赤壁之戰的結果是孫劉聯軍戰敗,以孫權生性反覆,唯利是圖,很可能提早舉江東之地降曹。後來到了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自江陵北伐,威震華夏,孫權為奪荊州,竟自願為曹操效命,前後夾擊關羽。不久曹丕篡漢(史書的說法是禪讓),孫權又再降魏受吳王之封,可見孫權完全沒有原則。

 至於劉備,如果再敗於曹軍,或「按原定計劃」去投靠蒼梧太守吳巨,日後便難有作為。那麼從另一個角度看,赤壁之戰的影響可以說是阻止曹操削平群雄,統一全國。畢竟後來在孫權、劉備兩家牽制之下,曹操仍然能夠平定西涼,又在劉備全力入蜀侵奪劉璋地盤時成功勸降張魯。如果赤壁一役勝敗逆轉,曹操不必挾天子亦可以令諸侯。至於蜀漢立國,還有一段又一段的路要走。

 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花了一年多時間才擊退曹仁,控制南郡的郡治江陵。劉備則向荊州南部發展,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三國演義》虛構的「一氣周瑜」寫諸葛亮用計捷足先登,硬仗由孫吳去打,卻乘機襲取江陵。事實上直至周瑜在準備西取益州時急病逝世之前,南郡始終在孫吳一方掌握之中,阻住劉備北伐和西進的路。周瑜死後,程普、魯肅等人都不能勝任荊州前方統帥的任務,孫權才不得已讓出江陵給劉備駐守。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說法,根本就不存在「劉備借荊州」這回事。

 哪一場戰役才算是奠定三國鼎立的局面?另一個選擇該是吳蜀夷陵之戰。孫權襲殺關羽、奪取荊州之後,劉備傾全國之力征吳,嚇得孫權命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向劉備求和,看來蜀漢國本並未因關羽傾敗而動搖,孫吳則有滅國之虞。但是劉備只是容易贏取人心的優秀政治家,卻不是第一流的軍事家,因為遷延日久、遇上孫吳統帥陸遜處置得宜、被東吳傳統火攻戰術大敗。黃權統領的江北諸營因為沒有退路,又不願降吳,唯有北向降魏。史書沒有記載這一支部隊兵力幾何,看來人數不會太少。

 夷陵戰後,孫劉兩家再度言和,此後三國國界數十年不變,可不是真的確立鼎足三分嗎?

相關新聞
百家廊:點擊心中的愛 (2009-12-07) (圖)
翠袖乾坤:子女失蹤父母終身苦痛 (2009-12-07)
一網打盡:為環保戒吃火鍋 (2009-12-07)
琴台客聚:阻延統一還是奠定三分? (2009-12-07)
杜亦有道:陳氏兄弟 (2009-12-07)
思旋天地:眾志成城逐殊榮 (2009-12-07)
網人網事:街上流行「副裸官」 (2009-12-07) (圖)
百家廊:我想貴州小吃了 (2009-12-06) (圖)
翠袖乾坤:名師故房 (2009-12-06)
娛視觀:同埋宜合道 vs. 波羅黈 (2009-12-06)
琴台客聚:報章文體進化史 (2009-12-06) (圖)
生活語絲:北京讚香港交通 (2009-12-06)
隨想國:氣象預報 (2009-12-06)
醫情識趣:假內疚 (2009-12-06)
百家廊:《論語》的日用和誤用 (2009-12-05) (圖)
翠袖乾坤:另類暑期工 (2009-12-05)
海闊天空:鍾偉明 人不知而不慍 (2009-12-05)
琴台客聚:天空小說四大家 (2009-12-05) (圖)
杜亦有道:原子核子 (2009-12-05)
隨想國:冷,冷,冷 (2009-12-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