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堅
我們有時候可能因為說謊,也可能因為貪心或無心之失,雖然並非犯了社會的法律問題,但卻違反了內心的標準,產生了不安,引起了內疚。首先我們要明辨,究竟這內疚是應有或是不應有的。
嘉嘉是個年輕的母親,生了孩子之後,決心辭去工作,留在家中照顧兒子。兒子剛滿兩歲,活潑好動。嘉嘉家中有私人游泳池。一天,她與兒子在泳池旁玩耍,突然電話響起,嘉嘉接聽電話。談了約五分鐘,回到泳池卻不見了兒子,原來兒子已不幸失足溺斃池中。嘉嘉傷心不已,她非常自責,不斷埋怨自己,內疚得很。
從心理方面,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評估真或假內疚。一、感受:從我們的感受可以知道自己情緒的反應;二、理智:接荍畯怚i用理性來分析自己感受是否合理。我是否不合社會的標準?或是我對自己要求太高和太完美?三、意志:我是明知但故意做這些錯事抑或是無心之失?
筆者認為,嘉嘉的內疚是不應該有的內疚。雖然在感受上,無可否認,她有強烈的內疚感,然而,若嘗試以理智去分析,嘉嘉只是一時大意,沒有顧及兒子安全,以致兒子溺斃池中,絕對不是特意的疏忽照顧。粗心大意是人常犯的錯失,但嘉嘉如此內疚,背後是因為她不能接納自己的錯失,當然接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實這是一次意外,是嘉嘉沒法預料的。況且從意志方面去看,這是無心之失。因此這是一個假內疚。
負面情緒跟負面思想有密切的關係,兩者互為影響。其中一個負面思想就是諉過於己:無論發生甚麼事,都歸咎是自己的問題。要處理負面情緒,當然有很多方法,其中一種是從改變思想模式入手,從而調節自己抑鬱的情緒。以下是一些方法幫助反省負面思維,嘉嘉可以聽聽別人的看法,試問:「如果我的問題發生在別人身上,他會否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嗎?」又或者用薄餅比喻:想像一個大薄餅,當中分開八等份;對比我所面對的問題,試問:「自己有多少份的責任?其餘的份數又是誰的責任?」這些方法有助防止自己墮入過分自責、問題全都歸咎自己身上的圈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