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於「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獲金牌港生包括藍啟駿(右一)、于沛川(右三)及張曉風(右二),而銀牌得主為謝非(左三)、王學熙(左二)及蔡京融(左一)。本報記者梁祖彝 攝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近年香港的教育屢遭批評,但首批於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奪金的港生卻以行動證明:「香港的教育唔係廢鵅I」6名就讀中三至中四的科學資優生,本月2日至11日代表香港遠赴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出戰第六屆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比賽,與來自49個國家或地區的250多位科學資優生,就達大學預科程度的科學知識作大比拚,成功脫穎而出奪得3金3銀。是次除了是港生首次奪金外,更創下香港參賽以來最佳成績。
教育局昨日特別為凱旋歸來的6名香港代表隊舉行祝捷會,其中獲得金牌的英華書院中四生于沛川談及奪金一刻,仍然難掩激動,「證明了努力就一定會有成果!而且香港的教育唔係廢鵅I」他憶述去年已曾入圍接受港隊培訓,由於當時各參加者實力均很高,自己深感壓力,最終亦落選未能代表香港。惟他未有放棄,決心裝備自己,幾乎每天努力閱讀各類科學書及上網下載比賽過往題目操練,今年再度捲土重來,結果終成功取得代表香港出賽資格,更勇奪是次國際賽事的金牌。
14歲皇仁生年紀最幼
就與香港淵源甚深的中大前校長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于沛川坦言其工作認真且堅持目標,對自己蠻有啟發,希望日後以高錕為榜樣,未來升讀大學也要向科學方面發展。
同樣成功奪金的皇仁書院中三生藍啟駿及拔萃男書院中四生張曉風均是自小對科學具有濃厚興趣,閒時喜歡閱讀科學書。當中年紀最小、今年14歲的藍啟駿坦指,對能摘得金牌感喜出望外,但他亦不諱言比賽過程辛苦,包括要於8個月內吸收大量的科學知識及比賽時間較長,感到吃力。
比賽範疇達預科程度
有關比賽對象為全球15歲或以下學生,目的是推廣科學教育,加強世界各地科學精英的聯繫及合作,培育具潛質的青少年。比賽內容取材自國際文憑(IB)的大學預科課程,範圍涵蓋物理、化學及生物,相當於本港中六、七甚至大學一年級程度,形式則包括多項選擇題、理論考試及實驗考試。
香港自2006年起派隊參與比賽,至今屆始首奪金牌,教育局總課程發展主任(資優教育)陳沛田指,很高興港生終能為港爭光,而是次參賽者均是千挑萬選的精英,於260名參與香港選拔賽的資優生選出,再經培訓篩選。各港隊成員賽前由中大提供為期8個月特訓,加強實驗培訓及情意教育,以提升參賽學生的信心及解難能力。
導師讚6人意志堅毅
港隊培訓導師麥建華指,6名隊員意志堅毅,在繁忙的學業及壓力下仍每星期到中大特訓。他坦言,由於隊員多只接觸中三或中四的科學知識,要助他們極速於8個月內「升呢」並不容易,故中大特別邀請各學系的學者為其講課,除訓練科學知識及思維外,更焦點培養自學能力,是次取得佳績證明香港師生水平與國際相比毫不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