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陸生與台生在義守大學新聞傳播實踐課上合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魯欣
台灣即將於明年6月前開放大陸學生赴台求學,但是台灣「教育部」卻開列諸多限制,例如每年招收陸生僅佔招生總數的1%、公立大學不招本科生、校方不提供獎學金、陸生不可打工及畢業後1個月內必須離台……重重禁令不僅讓許多大陸學子打起退堂鼓,亦令台灣在與歐美、香港、新加坡等地爭奪優秀內地生源方面處於劣勢。不過,有台灣院校負責人表示,會向企業募集獎學金,資助陸生來台,以增強吸引力度。
內地熱門網站新浪近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成網民願意去台灣上大學。但本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每當提及台灣教育部提出的「三不六限」原則(見表),不少陸生的期望值便迅速降低。廈門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宋明坦言,台校開出的限制未免太小氣,與歐美、香港、新加坡等名校相比,更不具備任何競爭優勢,除非有人因喜歡當地風土人情或其他特別原因,才會考慮報考台校。
北大生:畢業即須離台不公
福州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主任傅老師表示,之前曾有不少家長詢問赴台就讀事宜,提及的均是台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之類的名校,但當了解到目前只允許私立大學招收大陸本科生後,家長和學生即刻打起退堂鼓。對於台灣要求陸生畢業後1個月即離台,北京大學四年級學生劉越表示:「出去讀書就是希望改變生活環境,去台灣交完學費,連憑本事求職、定居的機會都沒有,有點不公平。」
根據台灣教育部的規劃,初期公立大學可招收的大陸碩、博士研究生每年不能超過100人、本科及二專(專科)生只能報讀私立大學,這與不少大陸生想入讀台灣公立名校的願望相左。甚至有人質疑,這項政策將使台校招不到大陸尖子生,只會讓私立大學多賺點學費。
台大校長:認同「少量優質」
日前出席政治大學陸生論壇的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明白官方在政治層面的考量,若從初期試辦的角度看,他亦認同「少量優質」的漸進方式,相信有助於取得更好的成效,對大規模招生起到示範作用。他與政大校長吳思華、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等人均表示,會遵守教育部的要求,不以政府經費設立陸生獎學金,但會考慮向企業募款,以獨立基金的方式為優秀陸生提供資助。
而不少私立大學則計劃向陸生開放各自的優勢課程,以增強收生號召力。世新大學教務長蔡念中指明年該校最出名的傳播學系計劃招收陸生,錄取名額大約在百人以內。而東吳大學的法學和商學課程、元智大學的的能源和通訊課程都將重點向陸生開放。
輔仁大學:已擬定收生提案
輔仁大學副校長郭維夏透露,該校已擬定好招收陸生的框架性提案,並將於下月交校董會討論,其中全台最頂尖的天主研修學院將為陸生度身訂造宗教課程。他指按照教育部「1%」的限額,輔仁可望招收約50名陸生入讀。
一些私立大學的代表則建議稱,政府除列出限制條件外,還應拿出更細緻的配套措施,包括檔案管理、成績認定、心理輔導、意外事故協調以及證照考試等,以助陸生適應台灣的學習和生活。國民黨智庫、台灣「政策研究基金」教育文化組召集人李建興向本報表示,陸生赴台的政策框架目前很難再放寬,但他樂觀表示,日後兩岸在合作過程中,肯定會逐步減少限制、增加錄取名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