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汶羽 青言社召集人
公營醫療服務對香港每一個市民都是息息相關。政府沒有提供高療效藥物給予病人是現時專科門診的問題之一。政府醫院的專科門診應否提供高療效藥物給予病人,是值得社會各界考慮及探討的問題。基於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公營機構入貨量比私人機構的為多。因此,其來貨價相對會較便宜。筆者建議公營機構可以以優惠價售賣高療效藥物,一來可以確保藥物的質素,二來亦方便了市民購藥。
其次,大部分市民都認為公共醫療機構的診治及安排手術的輪候時間太長。因此,政府必須增撥更多的資源、改善現時制度上的問題,並研究公私營醫療機構的合作方式,減少診治及安排手術的輪候時間。例如,更大規模地派發醫療券津貼,讓部分病人到私人醫療機構就診及接受手術,此既可減少輪候公營醫療人數,亦可利用市場機制去分配病人到私人機構接受治療,減輕公營醫院負擔。市民的健康是不能等待,而是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去接受最適合的治療。
再者,市民得不到最合適的藥物(高療效藥物普遍較貴,未必人人負擔得到)及等待接受治療是會產生負面的連鎖效應,例如嚴重影響家庭和諧等。故此,政府有責任去解決沒有高療效藥物診治及手術輪候時間太長等問題。
除了沒有高療效藥物診治及安排手術的輪候時間太長等政府醫院服務問題外,很多市民表示現時公營機構的門診電話預約服務有改善的必要。當中,以預約名額不足及缺乏即場輪候名額為首。筆者認為政府應為某類人士,例如長者等安排真人接聽或者其他預約安排,以達到最佳的果效。同時,政府有責任檢討預約名額不足的問題,並應增加電話預約的名額及其靈活性,例如診症時間的選擇等等。再者,政府亦應考慮增加一小部分的即場輪候名額,以加強醫療服務的靈活性,此服務亦有助解決一些長者不懂得使用電話預約服務的問題。
凡此種種,均是市民在實際使用時所面對的問題,政策制定者應多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為市民大眾提供最適切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