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北俊
現時市民關注的是用真金白銀購買的骨灰龕位是否合法,會否得到充分保障。我想政府在這問題上是責無旁貸,應盡快全盤規劃全港的骨灰龕位,並且就如何規管私營骨灰龕場作出適當規管,拿出一個通盤的解決方案,以向市民交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私營骨灰龕場有序發展,及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每年的清明及重陽春秋二祭,我們均可看見不少孝子賢孫本着慎終追遠的傳統,前赴各區墳場掃墓,拜祭先人。但近年來,孝子賢孫更要為先人的陰宅而四出奔波,因為香港地少人多,連帶死後找一片葬身之地也難若登天,就是港人雖已普遍接受用火葬形式處理身後事,但由於公營的骨灰龕位的供應遠追不上需求,所以,一個骨灰龕位也愈來愈難求。
骨灰龕位不足 衍生大量問題
據估計,未來三年,本港骨灰龕位最少仍欠缺兩萬個,未來十年的估算更嚴峻,短缺的龕位可能高達三十萬個。由於需求大,故不少私營骨灰龕場應運而生,但政府的監管制度卻空白一片,以致近年來,私營骨灰龕場所引發的問題愈來愈多,如不妥善處理,或成為一個「計時炸彈」。
消委會今年截至十一月,便共接獲逾二十宗有關殯儀服務的投訴,當中約七成關於骨灰龕位問題,包括收費、轉名、服務等爭議,有關投訴比去年同期增加,反映解決骨灰龕問題已刻不容緩。
日前上水便發生因村民不滿有發展商,擬在村內以宗教團體名義興建骨灰龕場抗議阻攔時發生衝撞,事件已交由警方處理。另外,較早前沙田西林寺出售骨灰龕位,被指不符合地契規定,但在寺方反駁骨灰並非人類骸骨後,地政總署卻表現退縮,說要徵詢法律意見,甚至迴避評論部分私人骨灰龕場是否違規。
公眾一直期望政府能提出妥善的解決方案,但食衛局局長周一嶽上周在立法會回答議員質詢時,卻僅提出一個私營骨灰龕場「自願登記制度」,表面上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但當中的執行細節卻一切欠奉,例如如果出現貨不對辦的情況,如何監管?周局長固然沒有答案,反而把責任交回市民,說市民購買私營骨灰龕位時,應要求對方提供完備資料,確保無違反地契及法律,甚或可自行尋求法律意見云云。但一個骨灰龕位一般售萬多元,局長竟要市民自掏腰包,自聘律師去調查骨灰龕場有否違反地契規定,豈不誠如諺語所云:「妹仔大過主人婆」?實在教人不知所云。
全盤規劃全港的骨灰龕位
有報道便「踢爆」周一嶽的方案僅屬初步構思,並且只是食衛局一廂情願的想法,另一關鍵部門地政總署也未被諮詢,則該構思的可行性實在大有疑問。
政府必須明白,現時市民需要的不是一個「假大空方案」。他們更關注的是用真金白銀購買的骨灰龕位是否合法,會否得到充分的保障。故我想政府在這問題上是責無旁貸,應盡快全盤規劃全港的骨灰龕位,並且就如何規管私營骨灰龕場作出適當規管,如訂立發牌制度,列明骨灰龕場的經營規管條款,包括財政安排,地契規定以及公共安全和交通等因素的考慮。不要以為一句「自願登記」,便可以叫公眾收貨,而是必須拿出一個通盤的解決方案,以向市民交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私營骨灰龕場有序發展,及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此外,政府還須設法提供更多公營的骨灰龕位或處理先人遺骸的方法,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負擔私人的骨灰龕位。總之,政府在這方面要作出妥善規劃,絕不能卸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