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仕途披荊斬棘,燙手山芋一個接一個,名副其實「鐵娘子」。 本報記者潘達文 攝
本報記者 譚靜雯、羅敬文
2007年7月29日,保育人士發動皇后碼頭「保衛戰」,當時一名上任僅1個月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不怕保育人士的謾罵、無理取鬧和挑釁,單人匹馬走進人群中,與逾百名反對清拆碼頭的群眾公開對話,不靠官威,也不靠強權,以情與理成功說服很多反對者,贏得掌聲。那次嶄露頭角,令公眾對林鄭月娥留下強硬、處事乾淨利落和「好打得」的「鐵娘子」印象,但事實上她上任兩年半以來,歷經保育、基建工潮、海濱規劃等大大小小爭拗,燙手山芋一個接一個,卻甚少以「鐵腕」拆解矛盾,反努力對分歧動之以情。她回顧上任以來印象最深刻的一仗,不是皇后碼頭風波,而是扎鐵工潮。工潮?看似與發展局不相干,但作為施政團隊一分子,她摒棄各自為政的文化,充當「和事佬」斡旋各方,自此與承建商和工會建立深厚的互信關係。
專訪在林太的辦公室進行,記者甫進已發現,密密麻麻的地圖把辦公室包圍,每張地圖巨細無遺地勾勒出香港的未來;而逐步把藍圖落實成現實中的建築,構成了林太過去兩年半的工作足跡。
她憶起,發展局成立之初,香港基建滯後,特首叮囑發展局要以基建帶動香港發展,推動就業,香港的未來和上萬工人的「飯碗」,自此成為林太纖纖肩膀上的重擔。
社署得經驗 溝通化偏見
上任不久,排山倒海的挑戰隨之而來,先有保育爭議,後有扎鐵工潮、海濱規劃和樹木管理等爭拗。走過29年公務生涯,出任過民政、規劃、福利、庫務等崗位的林太深明,強權只會加劇分歧,溝通才能化解偏見,「我做過社署署長,接觸不同人和事;現在,發展局的工作雖然是流水作業式,亦要與不同階層溝通。」
本著「動之以情,推之以理」的宗旨,林太衝破一個個難關。她最難忘的扎鐵工潮期間,工人天天上街示威,又企圖衝擊政府總部。事件看似是勞工議題,但作為政府團隊的一員,林太沒有「門戶」之見,抱著「有力出力」的心態四出與業界代表會面,苦口婆心地化解各方的敵對關係,成為平息工潮的幕後功臣,「問題癥結是勞資欠缺互信和互愛,承建商要關心分判商、分判商關心判頭,判頭要關心工人,從中減少勞資糾紛及爭拗。」
斡旋有收穫 融入建築圈
始料不及的是,這次斡旋令林太有意外收穫,「我最滿足的不是有多少個大型基建上馬,反而好開心業界可減少勞資糾紛及爭拗,現在工人、承建商個個都爭住和我拍照。」眼前的鐵娘子眼角裡、眉梢中盡是欣喜,流露不一樣的溫情。
發展局本身的工作已有千斤重,加上承擔感驅使,令凡事親力親為的林太扛上許許多多重任,因而被外界戲言該局「做了半個政府的工作」。工作沉重,即使港府實行5天工作制,林太亦毫無「受惠」,每周仍工作7日,每日工時更長達14、15小時。她說:「(我)星期六、日都奉旨留在辦公室。
平日會議、論壇等行程排到密麻麻,無時間坐下靜靜工作,直至假日才有時間處理paper work(文書工作)。」每個周末、日,當所有職員都與家人共聚天倫之際,唯獨林太在辦公室,獨對一疊疊比她還要高的文件,「我會向同事發電郵,所以他們周一上班,就發現電郵郵箱爆瀉。」
自知膊頭重 只求有交代
似乎是「鐵娘子」又似乎不是,其實「鐵」的只是她的魄力。但做「鐵人」不累嗎?整個訪問都表現輕鬆活躍的林太,突然一沉,由衷地說:「膊頭好重……只希望在餘下任期前完成工作,向公眾有個交代,『踩行油』做埋餘下任期才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