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Lunchbox Theatrical Productions製作:貓
「在國外,經典的音樂劇演期很長,每個製作的投入很多,技術上更精細,於是多是大型的、豪華的作品;而且他們也有足夠的觀眾來消費這個市場。但在香港,演期最多20場、30場,也沒有那麼多的觀眾,因此就算有心,也只能做一些較小的製作,難以達到那種規模。」
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陳敢權也認為,香港不缺音樂劇的創作人才,最大的制約來自於製作上的困難。
作品演期不長,自然有觀眾與市場的問題。「如果作品用粵語創作,演出地可能就局限在香港或者廣東,巡演的可能性不大。在香港,又有多少觀眾看音樂劇呢?我問過一些劇場的資深人士,有慣性觀看舞台劇的觀眾,香港大概是兩萬個,這裡面再分給音樂劇,會有多少呢?」高世章說。
演期不長其實也恰恰體現了香港表演藝術的場地困境。香港表演場地緊張,劇團往往要提前多年預定,場次也被預先訂死。香港話劇團搬演的外國製作音樂劇《奇幻聖誕夜》的場地是香港大會堂劇場,提前三年便已申請預定,這音樂劇票房不俗,加開三場共二十場亦近爆滿,不過基於場地限制,再多的加場則不大可能。
「劇團沒有自己的固定場地仍然是很大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對於西九的期待,不僅是話劇團,而是希望每個劇團都能夠有可以長期上演作品的場地。老實說,現在的場地夥伴計劃仍未真的使劇團有場地利用優勢,其實和之前差別不大。」陳敢權說。
而且從硬體上講,大會堂劇院不算寬裕的舞台空間與狹窄的後台也不大適合需要大型道具的音樂劇。演《奇幻聖誕夜》時,劇團就需要將原本擺放在側台的物事搬回話劇團存放,將空間釋放出來變成「後台」。
簡就成說,引進外國音樂劇時,亦曾考慮香港表演場地的硬體問題。香港的表演場地十分缺乏,他亦開始將眼光投向廣州、上海、澳門或者新加坡,這些地方正在迅速超越香港,擁有越來越多優質劇院。
難道一切,都只能指望西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