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Sally說聆聽求助者的心聲十分重要,有時候比提供即時建議更能幫助有需要人士。
近年青少年自殺個案持續上升,網絡上又屢現自殺留言,甚至在社交網站有自殺群組出現,這無疑是響起警號。根據撒瑪利亞會的資料顯示,過去5年30歲以下的自殺人數共760人,而單是08年就有157名青少年自殺身亡。不過,Sally憑著信心,以「過來人」的身份幫助有需要的人,身為兒童心理治療師的她,亦是撒瑪利亞會的義工,聆聽來電求助者的心聲。「即使是聆聽,已經能幫助他們很多,有時候比給予即時的建議來得更重要。」
Sally在02年加入撒瑪利亞會,已有多年輔導年青人的經驗。她表示年青求助者的來電,大多是關乎學業與愛情。「主要都與拍拖、失戀、中五會考等有關。跟以往的青少年比較,這一代的年青人比較脆弱,缺乏責任心,這或多或少是因為家長少生孩子,他們受到的關注和關愛較多,要面子而不想輸給別人,他們即使有不安也未必懂得表達。而且容易受朋輩影響,出現集體自殺的情況。」
Sally現在還是撒瑪利亞會推行的「友伴同行」計劃的訓練義工,希望幫助更多受情緒困擾和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在他們當中傳達正面訊息。Sally採取「以人為本」的原則,務求讓求助者明白生命仍有價值。「最重要是聆聽,還有就是覆述感受、同理心和給予求助者無條件的愛。」她笑說有些來電者是「長期顧客」,經常致電,但他們仍然秉承應有的原則,聆聽求助者的心聲。
Sally在求學時期也曾因成績差,自我形象很低落。「家人覺得我無價值,於是我便開始結交損友,流落街頭,不想回家。」她又受初戀男友傷害而分手,令她不信任異性,情緒不穩,曾覺生命毫無意義而有自殺的念頭。幸好當時駐校牧師的關懷,以及在她欲跳樓結束生命前的來電,使她感受到接納與包容,打消自殺念頭。她亦從中明白到聆聽的威力,並由此而發奮讀書,考入港大心理系,畢業後更於澳洲攻讀心理學碩士,獲一級榮譽佳績。而她在讀書期間亦有擔當撒瑪利亞會的熱線義工,以過來人的身份發揮聆聽的力量。
Sally因著自身的經歷,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跟進各個求助者,「當日牧師的包容和接納之心傳承給我,而我幫助其他人時,亦希望把這份愛心傳揚開去。」在去年跟進患有「邊緣人格障礙」的16歲少女,更使她明白聆聽和無條件包容的重要,能夠令生命改變。看著自己的翻版,她繼續以開放包容的態度聆聽事主的心聲,終於在一年半內成功感化少女,使她重回正軌。由受傷者到替人療傷,使她對人生領悟更多,「每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需要面對,其實生命是滿有奇蹟的,要好好珍惜生命,積極面對困難,凡事沒有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