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湖租船人」是誰?此書有答案。
黃仲鳴
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日期,官方的規定是七月一日;但三十多年前,已有人考訂為七月二十三日。改革開放後,一些中共黨史著作,已改為七月下旬或已採用二十三日了。
一大的會址,設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一○六號(今興業路七十六號),七月二十三日舉行第一次會議,至七月三十日晚,事為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知悉,會議迫中斷。代表一致認為不能再在原址舉行,有人提議到杭州,當時在場的李達夫人王會悟說:「不如到我的家鄉嘉興南湖,離上海很近,又易於隱蔽。」代表都贊成,覺得這個安排很妥當。
不可不知,這最後一次會議,是在南湖一艘畫舫舉行。這艘畫舫,是租來的。當時風聲甚緊,局勢嚴峻,租賃畫舫的聯絡人一定要妥當,是王會悟嗎?不是的。而黨史更從來沒有提及這一個人。
韋韜、陳小曼著的《我的父親茅盾》(遼寧人民出版社,二○○四年二月)說:
「由於經常為《共產黨》寫稿,父親(指茅盾)與李達的交往也就日趨密切。那時父親的一位遠房姑母王會悟(她比父親還小兩歲)從烏鎮來到上海,父親把她介紹了給李達,不久他們就結婚了。黨的一大召開時,臨時把會址轉移到嘉興南湖,就是王會悟出的主意;而在嘉興租借南湖的遊船,則是父親的內弟孔另境(當時他正在嘉興中學唸書)出力聯繫的。」
一個十餘歲的中學生,往租一艘遊船,自是避過巡捕房的耳目。王會悟選址,孔另境租船,在此之前的中共「正統」黨史,可從未看過;尤其是孔另境的功績,便被他的女兒孔海珠形容為「錯過的歷史」。
孔另境這個人,相信當今後生一輩,鮮有人知道了;但研究現代文學的,當聞其名,他的《現代作家書簡》、《中國小說史料》,和寫下的一系列散文,如《斧聲集》、《秋窗集》等,雖難與大家頡頏,但樸實率真的風格,亦為論者稱許。一九二一年,十七歲,已為中共建黨出了力;一九二五年畢業於上海大學中文系,這才入了黨。一九七二年逝世。
孔海珠為孔另境長女,從事現代文學研究。她寫的《痛別魯迅》,最為我愛讀。她那篇《錯過的歷史》,載於《霜重色愈濃.孔另境》(上海:東方出版中心,二○一○年一月)。《我的父親茅盾》那段話,孔海珠作了不少佐證。她說:「關於南湖租船人的史事,我早年已從父親口中得知,只是苦於沒有文字記載可以對照查證。」她除了由「不居功」的父親口中得知外,還從徐恭時的口中獲悉。徐恭時曾是「茅盾資料編輯小組」成員,做了許多調查研究工作,查閱了大量的報刊資料;還訪問了與茅盾有關的一些親友和知情人,「他掌握的『南湖租船人』的資訊,大致也源於做這個項目的時候。」
一九九○年初,王會悟接受錄音訪問時,卻沒提到孔另境,只說:「我說嘉興的情況我熟悉,要是有事的話還有我同學……」孔海珠說她的回憶「突出了她個人的功績」,「這是她應有的光榮」,「父親生前不用文字記載當時的有關細節,不掠人之美,大約也出於此心。」
有茅盾之子作證,有這些細節資料,這段「錯過的歷史」,可重見天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