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鄭月娥(中)在立法會上談到馬頭圍道塌樓意外時一度哽咽。 本報記者梁祖彝 攝
【本報訊】(記者 朱樂汶)紅磡馬頭圍道塌樓災難發生至今一周,房屋署旋即為災民安排中轉屋,並透露最快3天內讓合資格災民編配永久公屋。九龍城區議會昨就塌樓意外召開特別會議,多名區議員和災民哭訴促請政府安置。房署物業管理總經理葉汝新表示,合資格上樓的居民可望最快3天內獲編配公屋單位,而未合資格上樓的居民亦可申請體恤安置。社署則表示,現有30戶居民獲批體恤安置,有關名單已提交房署處理。
多個政府部門代表昨出席九龍城區議會特別會議,匯報馬頭圍道塌樓事故的調查進度。目前仍有數戶居民暫住在紅磡聖匠堂社區中心,有區議員促請政府原區安置居民,發言期間更一度哽咽,令旁聽的受災居民亦忍不住流淚,「他們(居民)現在不是在要求無理的事,只是希望能夠在原區安置,(份工)賺得4,000元,如果要他們去石籬(中轉屋居住),他們隨時會無了份工!」
房署:資源少難原區安置
葉汝新回應時強調,由於資源問題,難以做到原區安置,但會視乎個別情況,盡量配合居民選擇居所的訴求。他表示,最快在3天內合資格申請公屋的居民可獲編配公屋,而未合資格上樓的居民亦可申請體恤安置。署方指,至今有32戶共71人入住石籬h中轉屋,呼籲仍未登記的受影響居民,可先視察石籬的環境,再決定是否入住。會上,屋宇署則表示,現正從倒塌樓宇的改建紀錄、現場搜證及目擊者提供資料調查事故原因。
屋宇署只令修葺被批疏忽
有區議員批評,事發前,倒塌的馬頭圍道45J大廈正被分類為無即時危險的樓宇,只接獲修葺令,但今次慘劇發生卻反映現有的評估機制無效,促請政府盡快拆除這些都市炸彈。另有報道指,肇事唐樓的大業主去年底曾擔心唐樓有潛在結構危險,多次致電屋宇署求助,但負責的測量師卻置若罔聞,漠視問題。
屋宇署昨回應稱,署方於去年11月確曾接獲一名市民投訴,指馬頭圍道45J外牆有石屎剝落及有危險,遂派員前往視察。視察結果顯示,有關樓宇外牆及公用地方有石屎剝落,但無結構危險。當時屋宇署職員亦曾視察該樓宇的地舖,地舖除了部分樑、柱及天花有石屎剝落之外,並無發現有結構柱被切斷或移走。
署方兩度視察未見危險
署方續稱,由於有關樓宇並無結構危險,但有日久失修現象,需要根據《建築物條例》發出維修命令。屋宇署亦即時向業主發出勸喻信,促使對方盡快進行維修。其後,屋宇署職員於2009年12月再到上址跟進,發現有關樓宇外牆及公用地方情況與11月視察時相若。由於地舖當時鎖上門,已無營業,職員未能入內視察。至2010年1月,屋宇署發出法定維修命令,飭令業主於6個月內完成維修工作。署方又強調,兩次視察工作均由屋宇署的專業人員負責,他們都具有專業資格及豐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