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關麗珊以玻璃填補了不完整的茶具。
場中央展出的則是陶藝創作者關麗珊收集得來的陶瓷,包括檯面上放置的缺了一杯一碟的一套瓷具,以及檯下的堆積如小丘的陶瓷器皿。關麗珊的原意是拾破爛陶瓷,令她驚訝的是從朋友及網上收集得來的破爛陶瓷只佔少數,「大部分都是完好無缺,甚至是全新的……另外還有一些本來是一套完整的碗碟,可惜其中一兩件被打破了,餘下的單件雖很美觀,但在完整的概念下始終讓人覺得有所缺陷。」不完整的茶具引發她思考人們對待物件完缺的問題。「與其有所缺欠,倒不如將剩下來的都丟棄,另買一套完整的作補替。這種行為模式所反映的,是因為主體生活不太完美,而要從周邊事物尋『完』?不完美的不是外在的物件,而是主體的心靈,要用消費的手段來填補當中的『缺』?」她並為此用上玻璃為它補缺,展示「缺」成為着眼點的完整性,把不完整修補成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