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城大3名學生提出的數學模型方案可提升眼科醫院的資源使用效率25%至30%,因此贏得「2009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圖左起)隊員焦述銘、劉怡芳、楊天陽和指導老師、數學系教授韓耀宗。 城大提供
【本報訊】數學運算往往給人抽象的感覺,但只要用得其所,其於現實生活的應用性亦非常高。香港城市大學3名學生,以一所眼科醫院的真實病人及病房資料化成不同的變數,並透過建立多個數學模型,重新定出病人輪候入院及接受治療的優先次序,令資源使用率大幅提升25%至30%。他們更藉此於去年底舉行、過萬隊大學生參加的「2009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贏得一等獎,成為唯一獲獎的香港隊伍。
助輪候診治時間減25%
城大數學系二年生楊天陽、劉怡芳及電子工程學系二年生焦述銘,在去年底的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中,就一所眼科醫院的真實運作情況分析研究。楊天陽指,他們利用了醫院其中2個月的真實數據,按不同種類的眼疾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疾病及外傷的病人數目的分布,以及各類病人輪候入院時間,重新分配病床數目。透過電腦模擬,將平均輪候及診治時間由20天大減25%至約15天。另一方面,團隊又重新定出接受手術及治療服務的優先序次,組員將病人留院時間及各手術的準備時間化成變數,兩者差距越大者便可獲優先服務。
以有關的新排序模型操作,醫院的資源運用電腦模擬評分大增3成,即效率亦可提升3成,令病人等候手術及治療時間大減。對能贏得獎項,楊天陽表示,是次比賽規模及受歡迎程度都堪稱全國類似的基礎科學類賽事中的「No. 1」,所以各成員都感欣喜,「根據認識賽事評審的城大老師轉述,我們的方案正因為能提供多個數學模型應用性極高,基本上能即時於醫院採用。」不過是次項目未有提供醫生人手、做手術能力、作息時間等資料,要全面提升醫院效率,仍有一定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