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文森)浸會醫院接連發生多宗孕婦產子事故。一名孕婦上周三在浸會醫院剖腹誕下一名嬰兒,之後突然大量出血,醫院隨即為她切除子宮。該孕婦其後轉往深切治療部治療,延至前日不治。浸會醫院發言人表示,對詳情無可奉告,現階段只能透露有一名孕婦在生產過程中死亡,一切交由衛生署及法醫官處理。一名婦產科醫生認為,產婦產後大量出血致死情況罕見,在本港發生的機會率少於1%。
切子宮未保命 死因庭調查
衛生署發言人表示,該名女孕婦於本月2日入住浸會醫院,預備進行剖腹分娩手術,翌日順利誕下一名嬰兒;惟產後出現大量出血的情況,醫院即時為她進行子宮切除手術,隨後轉往深切治療部繼續接受治療;該名產婦延至前日不治,個案已交給死因裁判庭作進一步調查。
浸會醫院於上周四將個案呈報衛生署。該署接獲個案後旋即展開調查,初步顯示該名產婦在整個分娩過程中,都有駐診醫生治療。衛生署發言人對事件表示遺憾,並會跟進死因庭的調查。
產後出血致死 本港僅1%
婦產科專科醫生勒嘉仁認為,孕婦產後大量出血致死的情況十分罕見,醫學經驗上機會率少於5%;按香港的情況,只有1%產婦會因產後流血不止而死亡。他解釋,臨床上產婦產後出血多於500毫升已屬流血不止,醫生需即時因應產婦止血機制失效,向產婦補充血液、血小板及血凝固劑;一旦病人情況未見好轉,仍未止血,則病人的血壓會迅速下降,血輸氧量亦會下降,令器官衰竭,最嚴重時或可令病人死亡。
就是次浸會醫院的處理方法,勒嘉仁認為已算「做到最足」。他指出,該名產婦在短時間內情況如此嚴重,縱使切除子宮及轉往深切治療部治療仍然喪命,不排除該名產婦本身有其他疾病。他舉例稱,如果該產婦本身有胎盤前置、胎盤剝落、子宮有纖維瘤,又或是產婦前一胎剖腹生產,下一胎卻以胎盤植入,都可能增加產婦產後血崩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