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德
在台灣求學時,以修習古典文學為主,中文系課程種類眾多,由小學的文字、聲韻,詞章的古典文學至文獻學都有不少,我自己對思想史、文獻學和詩詞戲曲都很感興趣,集中修了不少這範圍的課,其間,特別在大三大四兩年,就不同課程要求,寫了一批不同題目的論文。畢業前夕,不少同學準備考研究所,當時台灣的研究所招生以筆試為主,包括小學、詞章、文獻學各卷,我因立意回港工作再進修而沒有報考。
回港後,我仍以古典文學為進修目標,但逐漸覺得香港文學是更值得研究的課題,日常藏書亦愈來愈多這方面的書,當然香港文學的問題也每每牽涉現當代中國文學的整體現象,部分問題是重疊的,研究香港文學當然不可能撇開現當代中國文學的認識,昔日在台灣的訓練是沒有現代文學這課程,但同學之間的討論每多涉及,有時,他們也問到香港文學的情形。
香港文學和現當代中國文學的知識,一開始的時候,是一種日常閱讀的涉獵,及後也嘗試更有系統地研讀,除了個別作家的作品,研究香港文學者的著作論文,當然也是重要的知識來源,這方面,在八九十年代之間,包括有小思(盧瑋鑾)的《香港文縱:內地作家南來及其文化活動》及陳炳良編的《香港文學探賞》等書。
如此靠個人涉獵和自修,我最終選定以香港文學為繼續進修的課題,一九九七年成功報讀嶺南大學的哲學碩士課程,因應自己對新詩的興趣,當時的題目是五六十年代香港新詩,兩年間收集得大量報刊的新詩材料,詩作、詩論、詩集、詩刊,五六十年代香港新詩的內容,確實比自己想像中更豐富而龐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