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羊璧
現在回頭再從東胡的契丹談起。
當回紇強大時,滅了突厥;回紇衰落時,東部的契丹族正迅速壯大起來,建立了遼國,推舉了可汗(公元九一六年,相當於中國五代時)。宋代建國之後,在邊疆上就面對強大的遼國,邊疆不寧。宋代著名的楊家將,就是在邊疆與遼國對抗,深為百姓擁戴,楊令公一家的故事流傳極廣。
宋真宗時,遼軍深入宋境,朝廷震動。大臣中,有的主張避向金陵,有的主張避向成都。宰相寇準主張抵抗,請皇帝親征。宋真宗接納了這意見,親征積極反擊,使遼國不能如意得利,於是宋、遼在澶州訂立了「澶淵之盟」。宋朝還是低頭的,每年要向遼國輸銀十萬両,絹二十萬匹。宋朝這個大國自然並不甘心,但力量不夠強大,只好這樣暫時妥協。不過,就想到遼國背後的黨項。
當時遼國側背,有二個民族也在強大起來。一是黨項(後來建了西夏),一是女真(後來建了金國)。都與中國的歷史有很大的關係。
黨項族與中原王朝關係密切(從唐朝末年開始),宋時,曾接受宋的冊封。後來首領李繼遷反宋,與宋的關係反反覆覆(大致在宋淳化年間)。
宋朝在與遼國訂立「澶淵之盟」後,就想到了黨項,拉攏黨項來牽制遼國。於是,在「澶淵之盟」後的次年,就以每年大量的「歲賜」來換得黨項的臣服。黨項有了經濟上的支援,勢力迅速壯大。一○三八年,建了大夏,元昊稱帝(不過,一二二七年為蒙古所滅)。
當時,宋、遼、大夏(西夏),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但大格局仍然在變動,這時松花江以北的女真部落也在發展,一天天強大。真正嚴重威脅宋朝的,就是女真。
女真部落一度受遼國管轄,接受過遼國的節度使封號。但公元一一一四年,女真反遼,大敗遼軍。第二年建立金國。國制大致仿照漢族。在此後的短短十年中,滅了遼。再過兩年,金國滅了北宋。
那是公元一一二六年,宋欽宗的靖康元年。這時,宋朝面對北方強大起來的這個草原帝國金國,已經無法招架。這一年,金兵攻陷開封。第二年,金人把宋徽宗、宋欽宗都作為俘虜帶到北方去了。這就是「靖康恥」。以後,宋朝就剩下了江南的半壁江山,稱為南宋。
金國那時要面對北方的韃靼、蒙古族,也要面對南宋的反攻。一二三四年,被蒙古和南宋的聯軍所滅。其實,蒙古這時已經把中原放在他們的視野之中。這一年的七月,宋兵入洛陽。八月,蒙古兵也到洛陽。年底,蒙古遣使責備宋圖洛陽。
就是說,蒙古那時已不把宋朝放在眼裡了。
南宋被稱為偏安,但偏安一百多年之後,金國雖然已經消失,卻來了更為強大的北方草原民族蒙古。蒙古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把中國南北都統一了。
可以說,整個宋代,從北宋到南宋,都在北方草原帝國的威脅之下。不是這一草原民族,就是那一草原民族。(西晉末年,五胡十六國時,草原民族匈奴、氏、羯、羌、鮮卑也建立了十四個國,不過都是地方政權,時間也短暫。)
宋朝以後,中國有三個封建王朝:元朝、明朝、清朝。三個朝代有兩個都是由北方草原民族來建立。元朝、清朝各有特點。
在談了建立宋朝的趙匡胤之後,接下來要談對元朝建立功不可沒的成吉思汗、窩闊台了。在這時候,先回顧一下北方草原民族的歷史,這段歷史繁複而多變化。但可以歸納兩大要點:第一,怎樣變化,都是草原民族的特點。第二,草原民族與中華民族有共同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