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詩
香港不少流行詞人深受亦舒影響,樂於在詞作中向亦舒致敬,如黃偉文成名作〈活得比你好〉和後來的〈葡萄成熟時〉,林夕〈亦舒說〉、〈她成功了他沒有〉、林若寧〈如果凳會說話〉、〈有過去的女人〉等。
聽眾或許較少注意的是,詞人對祖師奶奶張愛玲的愛,其實也不遑多讓。夕爺、阿Y不但先後寫過〈華麗緣〉,周耀輝更反其道而行,寫出佈滿張系意象(如秧歌、張看、心經)的〈我不懂張愛玲〉。2009年年初,張愛玲遺作《小團圓》在萬眾矚目下哄動出土,固然引起文壇健筆學者專家群起探問,也造就了「零度看張」的黃偉文〈小團圓〉在去年年底隆重登場。
張愛玲《小團圓》雖然不具備傳統意義上「自傳體小說」的特點(如缺乏第一人稱「我」),觀乎小說前言中的說法,張愛玲從構思《小團圓》伊始已打定主意要寫自己的故事。
阿Y寫給王菀之的〈小團圓〉亦捕捉了這一點,在歌詞佈局上設置全詞開首A段為「對張愛玲說的話」──「翻開你的小說/ 快樂是消失於哪篇/ 聰明何處才累積到/使你學會望闊點/鏡破了/看茖滌{亮而不是碎片」。
這裡點出了詞人眼中的張氏特質──張著文字一向悲金悼玉,善於捕捉華麗絢爛的一瞬,卻從不垂青廉價溫情以至「大團圓」;反而在小眉小眼小恩小惠中流露出驚人的世故,對庸俗的小幸福保持安全適當的距離。阿Y的〈小團圓〉就乾脆用上了一些流傳甚廣的張愛玲事蹟──「誰的書/寫到盡處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千轉萬轉竟如初所算/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其實你又怕苦又怕酸/難免/做個壞一點的打算/缺陷才像圓/人生方好演」。
「誰的書寫到盡處」、「自傳中千轉萬轉」緊扣張愛玲晚年與世隔絕、僅以文本文字為歸宿的傳奇特質。這裡指向張愛玲從《半生緣》和《怨女》的改寫,一直到最後的《對照記》所展示出一條通向過去的心理軌跡。其中「在最壞時候懂得吃捨得穿不會亂/其實你又怕苦又怕酸」,更是張氏年輕時酷愛服裝衣飾、拿第一筆稿費去買口紅,甚至在太平洋戰爭香港受轟炸時,只顧茪W電影院看電影等「張氏本事」的濃縮鏡頭。
最後,「小團圓」一詞本已是非常張愛玲式冷眼揶揄,阿Y「做個壞一點的打算/缺陷才像圓/人生方好演」,恰恰拿捏了張氏看透世情的玲瓏剔透,呼應中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傳統智慧。根據張氏的說法,快樂愉悅也不過是撒手的一瞬罷了。
〈小團圓〉的A段,精準地再現了張愛玲的性格和文字特點,B段才進入阿Y個人發揮部分和人生感悟的層次──「一起約好過年/缺席人物多於往年/ 只能齊集仍在的臉/趕快地拍下照片/你要記/記住這歡聚而不是太短/在最壞時候懂得笑哭得出不會亂/其實我亦怕苦亦怕酸/難免/做個壞一點的打算/錯誤才越甜/在最壞時候想一遍這一點好片段」。回到現實世界,飯聚友好愈來愈少的情況的確並不罕見,詞中反而強調珍惜當下記住歡樂,最終,這些吉光片羽可能會倒過來成為逆境時的精神支撐點。
當然,〈小團圓〉中最有趣的是阿Y的自嘲──「其實我亦怕苦亦怕酸」──如果看過阿Y的專著和專欄文章,自是對阿Y的「既怕苦怕酸又尖酸刻薄」會心微笑,即如阿Y嫌棄瑞典斯德哥爾摩「無炩R」,結果離境時才發現斯德哥爾摩「小器」,曲線對他進行大報復云云。另一方面,「其實我亦怕苦亦怕酸」相信亦是很多香港聽眾的寫照。被納入張系傳人的黃碧雲,甚至揶揄過張愛玲大有港式包租婆的尖酸刻薄。看來在這一點上,香港其實很張愛玲,張愛玲也很香港!
至於王菀之〈小團圓〉的MV,就營造出王菀之參加某人葬禮的場面。MV近乎深秋黃昏的暗黃色調,配以王菀之所戴的西式華麗浮誇禮帽,還有嘴角世故且略帶嘲諷的笑意,正好吻合了張氏「華麗與蒼涼」的獨特風格。作為其臨終絕響的《小團圓》也是這一風格的回光返照。令人目眩的是,近日亦有張愛玲作品《雷峰塔》壯烈回歸,未知五月壽星阿Y,會否繼〈小團圓〉後興致大發再寫一闋〈雷峰塔〉?
小團圓
作曲: 王菀之
填詞: 黃偉文
編曲: 馮翰銘
監製: 馮翰銘
翻開 你的 小說
快樂是 消失於哪篇
聰明 何處 才累積到
使你學會 望闊點
鏡破了 看茖滌{亮 而不是碎片
誰的書 寫到盡處 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 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 懂得吃 捨得穿 不會亂
其實你 又怕苦 又怕酸 難免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缺陷才像圓
人生方好演
一起約好過年
缺席人物 多於往年
只能齊集 仍在的臉
趕快地拍下照片
你要記 記住這歡聚 而不是太短
誰的書 寫到盡處 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 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 懂得吃 捨得穿 不會亂
其實你 又怕苦 又怕酸 難免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缺陷才像圓
誰的書 寫到盡處 居然會如願
自傳中 千轉萬轉 竟如初所算
在最壞時候 懂得笑 哭得出 不會亂
其實我 亦怕苦 亦怕酸 難免
做個壞一點的打算 錯誤才越甜
在最壞時候 想一遍 這一點 好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