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糖價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0%,作為紙張原料的蔗渣也大幅漲價。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4日電】近日,《經濟參考報》發表了《機構預測5月CPI漲幅超3% 短期通脹壓力繼續增大》的文章,引用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高輝清預計「下半年通脹壓力巨大,預計CPI漲幅在7%左右」的觀點作為「物價步入快速上行期,近期一輪快速上漲的開始」的論據。
「物價快速上行」無根據
針對有關觀點,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在其官方網站表示,已注意到有關媒體發表的這些觀點。高輝清文中對下半年CPI漲幅達到7%的判斷是沒有事實根據的。按照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去年漲價的滯後影響,即所謂的「翹尾」因素;二是今年以來的新漲價因素。據測算,去年漲價對今年下半年翹尾的影響約為1.3個百分點,如要達到7%左右的漲幅,新漲價因素應達到5.7個百分點,某些月份的同比漲幅將接近或超過10%。而物價形勢十分嚴峻的2007年、2008年,新漲價因素也不過3.1和2.5個百分點。在目前的宏觀環境下,中國剛剛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經濟復甦向好的勢頭進一步鞏固,絕大部分商品供大於求。與07、08年相比,不存在作為主要食品的豬肉供應大幅下降,或者類似雨雪冰凍和汶川地震那樣嚴重的自然災害,要實現兩倍於07年、08年的物價增長,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該負責人建議,專家在對經濟和價格走勢發表預測評論時,要做深入的調查分析,慎重作出判斷,不要僅憑主觀臆斷就在媒體上發表相關言論。如果僅僅是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則無論是對於學術研究者或是投資諮詢人員,都是不可取的。
分析人士指出,國家發改委針對媒體報道特地發文批駁專家觀點,近年來十分罕見,亦凸顯當前中國通脹走勢正處於敏感關頭,有關部門希望降低社會的通脹預期,穩定物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