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少林寺建築群 展中原2千年建築史
【本報河南分社記者陳融雪1日綜合報道】河南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此前稱嵩山歷史建築群)8月1日凌晨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在內的8處11項古建築精華有了新的「護身符」。這同時意味著,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獲得國際認可。
此次成功申遺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周公測景台和登封觀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闕和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築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築,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形象直觀的建築史,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建築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築群,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
世界第三 中國世遺增至39處
「天地之中」的成功入遺,使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景觀增加至39處,居世界第三位。其中文化遺產28處,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它同時也是五台山之後再入世遺名錄的又一中國佛教寺廟建築群,以及河南省繼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之後的第三處世界文化遺產。
不過,「天地之中」的申遺路並不平坦。早在去年6月,它其實已經參加過一次世遺評選,不過,在那次的大會上,同伴山西五台山順利晉級,而「天地之中」卻遭遇「卡殼」——被審定為「補充材料推薦列入」。這也被視為改變了中國申遺15年來「一路凱歌」的局面。
圓形地球何來「天地之中」?申遺文稿起草人、河南登封地方制辦公室主任呂紅軍表示,由於上一次申報「天地之中」的理念曾經遭到一些西方專家的質疑,因此在這次申報時,詳釋「天地之中」的概念成了最重要的內容。
二次申遺 注重詳釋「中」字
呂紅軍說,地球是圓的,從現代科學來說,好像不存在「天地之中」的概念。但上古時候,中國認為地球是天圓地方,方形的地球有一個中心,是陰陽交匯的地方,是風雨交匯的地方,是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源。在此理念下,嵩山成為聖山、神山,歷代帝王祭祀,形成嵩山豐富的歷史建築群。
呂紅軍表示,「天地之中」作為嵩山歷史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文化概念,也是對中國樸素宇宙觀的高度概括。而在國內知名人文學者裴鈺看來,登封此番申報世遺的主題概念變成了「天地之中」,即天堂和人間的中心,這個更便於國際化的理解。
「3天考察,我認識了『中』字」。澳洲文化遺產專家茱麗葉.拉姆齊在評估驗收「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時,由衷地贊嘆嵩山歷史建築群獨特的文化內涵。她說,「少林寺、觀星台、中岳廟、嵩陽書院的碑刻上總是出現這個字,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民族在人文方面對『天地中』的崇拜和認可」。
前方代表團團長、鄭州市委宣傳部長丁世顯說,申報世界遺產等於是進一步向全世界做出保護承諾,同時也利於世界更好地了解中華文化,從而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